(一)确定养“宠”目标,关注幼儿整体发展虽然种养小动物是一种相对自主的活动,幼儿会以不同的感知、不同的兴趣、不同的节奏尝试探索,具有很强的自主性和随机性。但在前期准备工作中,教师也要有预设计划,并结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已有经验、确定幼儿的发展目标,通过开展养“宠”适合的活动,引导幼儿分别从五大领域获得成长和经验,遵循幼儿学习与发展的整体性。如在《我是小小饲养员照顾可爱小动物》的主题中就以以下目标为课程导向:1、学生通过养“宠”,产生对自然界生物的怜爱心,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2、学生能通过查阅、探索、求助成人的方式,有目的地获取养小蝌蚪的经验。3、了解小蝌蚪长成小青蛙的成长历程(二)预设与生成相结合,梳理主题网络教师在处理“预设”与“生成”的关系时,首先,要承认“生成”的客观性,任何事物都是不断变化、发展着的事物,静止的、一成不变的事物是不存在的。另一方面,也要努力提高自己识别、选择“生成”的能力。1.打造小蝌蚪“成长屋”通过上网查询资料,我们得出了答案一一原来是小蝌蚪长大会变成小青蛙,孩子们激动地嚷嚷着:“老师老师,我们把小蝌蚪养起来吧!我想看到它变成小青蛙的样子。”我一口答应,但是我告诉小朋友们,“养小蝌蚪就是照顾好它,你们知道如何养小蝌蚪吗?”阳阳:“不知道,老师它们吃什么啊?我们怎么养他们呢?”我没有及时告诉孩子们答案,而是鼓励幼儿带着问题采访家中的长辈、搜索互联网上的相关内容,通过问一问、查一查、学一学,孩子们的知识宝库再次得到了更新,进一步增强了幼儿主动学习和自主探究的意识。第二天,孩子们纷纷的把自己搜集到的答案告诉了我。阳阳:“老师,我妈妈说我们要先为小蝌蚪准备一个家,小蝌蚪生活在水里。”轩轩:“小蝌蚪吃青菜,我带了白菜叶子来。”凯凯:“这个叶子这么大,小蝌蚪吃的了吗?”在最后,我总结了孩子们的答案:“小蝌蚪要生活在水里,还会吃青菜,那我们一起为小蝌蚪打造一个家吧!”于是在家长们和门卫叔叔的帮助下,我们收集到了打造“生态园”所需要的工具:一个玻璃钢、池塘水、小草、青菜、美观的小石头。找到这些工具后,孩子们迫不及待地拉着我的手再次回到教室,迫不及待的想把小蝌蚪放在生态园中。2.画小蝌蚪“成长历程”把小蝌蚪安顿好后,小朋友们围着玻璃钢,阳阳说:“我好像看到它变成小青蛙的样子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