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页 / 共22页

第2页 / 共22页

第3页 / 共22页

第4页 / 共22页

第5页 / 共22页

第6页 / 共22页

第7页 / 共22页

第8页 / 共22页
试读已结束,还剩14页,您可下载完整版后进行离线阅读
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中情感因素的运用研究此内容为付费资源,请付费后查看
黄金会员免费钻石会员免费
付费资源
© 版权声明
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允许请勿转载。
THE END
利用现有研究成果,加强情感教学的比重。在此提到的情感因素,专指人们对于客观事物正确的认知态度,也是人们基于客观事物能否和达到主观需求的一种内心表现,揭示了人和客观事物相互间的联系,也是人们精神需求的一部分,作为一名对中学政治课程教学略有研究的本科生,笔者希望能有政治教师高度重视情感因素,并能将情感因素融入到具体的教学组织、教学设计中,从而深化政治的育人功能、陶治情操功能以及培养中学生高级志趣的功能。同时也让情感因素在中学各科的理论研究更加系统。(2)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中情感因素运用研究的现实意义中学政治教学并非单纯的传授知识,更多的应该是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和促进学生的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促进其发展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纪律、有文化的四有青年,而现如今我国中学政治教学仍处于重知识轻情感的状态,教师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灌输,而忽略了学生价值观的形成,不符合新教学理念下以情优教的要求,新教学理念要求教师在原有政治教学中融入情感,情感因素的融入能改善当下中学政治教学的现状,在知识学习中加入情感,使整个教学过程在愉悦的氛围中进行,改变学生过去被动学习政治知识为主动学习、乐于学习,让学生可以体验到学习的快乐,让他们爱上学习并且乐于思考现实中的问题,而扩展学生的思维与提升其思考能力,因此,从现实层面来说,在政治教学中融入情感因素为中学政治改变学生缺乏学习兴趣而厌学、怠学的现状,可以为教学效果的提升提供借鉴四(三)国内外文献综述1.国外文献综述在国外,情感教育应用广泛,起源为20年级五十年代兴起的心理学思潮,多数人认为最早将情感因素运用到教学中的人是罗杰斯,他认为,教育如果只是传授知识,不仅无法培养出有独立思想的人才,还压制了学生的天性、天赋,让学生沦为学习或考试“机器”。这样的教育和素质教育的目标是相悖的,同时他也认为,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情绪对学生的学习动机、学习心态影响非常大,教师应该保持良好的教学心态,提升自己的道德素质,而后在70年代,前苏联学术界苏霍姆林斯基也对教学中情感因素的融入课堂进行了研究。他认为,“学生的精神世界最终是由体力、智力、情感、审美、道德等因素构成的一个整体,只有以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