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角色游戏中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对策研究(开题)

第1页 / 共6页

第2页 / 共6页

第3页 / 共6页

第4页 / 共6页

第5页 / 共6页

第6页 / 共6页
已完成全部阅读,共6
在角色游戏中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对策研究(开题)-知知文库网
在角色游戏中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对策研究(开题)
此内容为付费资源,请付费后查看
1020
立即购买
您当前未登录!建议登陆后购买,可保存购买订单
付费资源
© 版权声明
THE END
表1-3郑州工业应用技术学院2022届本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学院:音乐学院专业:学前教育2020级学前教学生姓名顾广鑫班级育(专升本)3学号20373040074班校内指导教师张琨职称无学位硕士行业指导教师贾梦丹职级(务)教师学位学士论文题目在角色游戏中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对策研究“、研究目的和意义(一)研究目的在幼儿的成长之中,游戏是幼儿最主要的活动方式,角色游戏则是最为接近于社会的是一种社会类的学习性的游戏,在角色游戏中,幼儿通过不同的角色属性正反对比,能够更好的明辨是非,选择一个自己可以学习的榜样。本研究通过分析目前教师利用角色游戏发展幼儿良好习惯的现状,为其提供一些行之有效的建议以便帮助教师更好地利用角色游戏培养幼儿的行为习惯,为幼儿以后的成长奠定良好的基础。(二)研究意义幼儿游戏作为幼儿喜爱的一种自然的学习,是贴合于幼儿成长为自然人的,合乎于纲要中强调的幼儿园教育应尊重幼儿的人格和权利,尊重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习特点,以游戏为基本活动,保教并重的,关注个别差异,促进每个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幼儿期是人生的起始阶段,是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关键时期。角色游戏是幼儿时期最典型、最具代表性的游戏类型,其主要是指幼儿将角色想象、模仿扮演出来,以此创造性地来对周围现实生活种反映的游戏。《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指出,重视幼儿的学习品质。幼儿在活动过程中表现出的积极态度和良好行为倾向是终身学习与发展所必需的宝贵品质。但在实际操作里教师因为一些客观条件的约束,还无法真正达到角色游戏的核心内容,一方面以幼儿为主体进行角色游戏,一方面又对他们进行着各种各样的约束,不和谐的活动对幼儿的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是毫无意义的。在根本的问题里,就是无法协调其中的关系。角色游戏是基于幼儿兴趣所产生的主题具有独特的教育优势,所以在行为习惯的培养中角色游戏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多元的游戏有着不同的价值体现,不同的价值又会产生不同的行为习惯。在种种情况里,对于策略的研究不但可以开发幼儿潜力,对教师的教育活动也有着指导意义,一定程度上还可以促进教师新型教育观的形成,更可以丰富相关理论的研究。二、与本课题相关的国内外研究现状(文献综述),预计可能创新的方面(一)国外研究综述1.游戏与幼儿关系儿童游戏是儿童社会化过程的重要途径。现代幼儿园之父Froebel将游戏过程定义为“童年幼芽的自然演变”。BobHughes则认为游戏是人们同其所处的文化环境接触的过程,童年是一段要穿过陌生境地的旅途,儿童是这段旅途中的游客,而游戏是他们进行探索发现的工具。在游戏中,孩子们用成人的方式实践,并评论着自己的生活和周围的事物:通过游戏,他们获得了与同伴交往的纽带,也获得了一种教他们如何行动、在社会生活中扮演何种角色的观念。因此,游戏对儿童的成长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2.游戏的视角研究在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以后,越来越多教育学家对游戏视角进行研究。Vygotsky(1978)认为,人们对游戏的评价、对成人在儿童游戏中角色的看法都受文化环境的影响。儿童游戏时,将文化价值观融入到游戏中去:通过游戏,儿童超越了原有的理解,并获得了用来支持今后发展和学习的新技能。Wertsch(1985)进一步强调,在理解发展影响力和文化影响力时,应以一种动态整合的方式进行,应该在多元文化背景中将所有的环境因素考虑进去,来观察和理解儿童.0gu(1991)将时间作为文化的一种背景,对美国自愿和非自愿的移民进行了对比。他认为,那些能自愿接受美国语言和文化差异的移民,他们愿意、至少是主动地让自己去适应美国的教育体系和整个社会,而非自愿的移民在臣服美国文化和社会多年以后,还保留着对它的怀疑。Ogbu的观点可以让我们更好地理解不同的少数民族群体的行为模式和“适应”即使是少数民族有意识地努力去适应主流社会,但那些与过去、与自己的源文化有关的事物对教育儿童的观点和实践却有着持久的影响。许多移民和跨文化家庭为了既适应新文化,又能保留自己的源文化而进行着一些与众不同的游戏活动,并渐渐形成一本新的“游戏剧目”同时孕育出新的游戏态度和价值观。(二)国内研究综述以“角色游戏”为关键词搜索,通过计算机检索共发现到了论文53篇,“良好的行为习惯”为关键词搜索发现到论文51篇。论文研究大多在2010年左右集中发布共有51篇,占总数的49%。以此可以看出,在十年前就有着许多的教师学者认识到了角色游戏对幼儿发展起到的作用,随着课题的深入研究实践活动的总结,发现角色游戏对行为习惯的对策研究主要分布以下的几个方面。1.角色游戏与行为习惯的关系幼儿时期不但是一个人生理发展的初始阶段,也是心理上的开始。对于幼儿来说,还是处于萌芽阶段,所以,幼儿阶段是发展是培养良好行为的最佳时期。好的习惯可以让一个人的成长终身受益,对于幼儿教育而言,角色游戏是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要手段,具有明显的成效。因为角色游戏是幼儿通过扮演角色,运用想象,创造性地反映个人生活印象的种游戏,通常都有一定的主题,如娃娃家、商店、医院,等等,所以又称为主题角色游戏,角色游戏会在2一3岁形成而后学前晚期达到顶峰,这正是符合于幼儿生理和心理的发展的阶段。而且角色游戏作为一个积极主动的活动,可以让幼儿主动表现自我表达出想法,发掘出内在无穷的潜力。魏敏莹在<<论在角色游戏中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中指出,通过不断扮演角色游戏,一方面可以丰富幼儿的实践经验,另一方面可以反映生活经验,自身经验越丰富,那么幼儿的游戏水平就越高,在角色游戏里幼儿可以开动想象力,完全体验游戏完整性,有效的促进良好行为习惯的发展。2.角色游戏的年龄特点不同年龄阶段的幼儿因为发展水平的差异,所以会表现出来不同的年龄特点。孙民从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将幼儿根据班级分配为大中小三个观察对象,小班的孩子注意力差在游戏中会进行单独游戏,开火车时候会在火车行进中下车。相比较小班,中班的孩子思维发展更强,跟青睐于角色类型的游戏。因为自身能力的发展,对游戏主观能动性有着强烈的表现欲望,比较喜欢一些具有社会地位和权威性的角色,如医生、警察、军人等。这些角色不但能满足自身心理上的需要,还可以初步的培养责任感正义感爱国富有爱心等优良的品质。而且中班孩子性别意识的不断增强,在集体游戏中不同性别的幼儿喜欢根据性别来划分一些的游戏角色。大班的孩子随着身份发展,他们对于社会的认知也是更加的精细了解。游戏的主题明确内容性更强,综合性完整。王越根据教师方面,来阐述了3一5岁认知阶段时期幼儿游戏的特点。在面对3岁左右幼儿进行的角色游戏,教师的作用应以计划、指导为主。首先在选取游戏材料时候要进行材料审查,教师作为游戏的提供者要选取符合认知特点的材料,保证安全同时内容丰富。针对4岁的幼儿,教师作用应该观察和记录,因为4岁幼儿己经能够选择,所以在过程中,教师应该是观察者。针对五岁左右的幼儿进行角色游戏时,教师要以评论沟通为主,5岁左右的儿童在角色游戏中已经形成了规则意识,因此教师可以发挥评量者的作用。当然在幼儿讨论过程中教师不宜出面,只有在幼儿请教师评量时教师再给出意见,多注重于优点而不是缺陷。综上所述,角色游戏的特点在幼儿与设计游戏教师中体现角色游戏作为内隐性较强的活动,需要共同的参与。3.行为习惯培养的重要性古人曰“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点赞0 分享
评论 抢沙发
头像
欢迎您留下宝贵的见解!
提交
头像

昵称

取消
昵称表情代码图片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