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幼儿入园焦虑现状及策略研究(开题报告)

第1页 / 共6页

第2页 / 共6页

第3页 / 共6页

第4页 / 共6页

第5页 / 共6页

第6页 / 共6页
已完成全部阅读,共6
小班幼儿入园焦虑现状及策略研究(开题报告)-知知文库网
小班幼儿入园焦虑现状及策略研究(开题报告)
此内容为付费资源,请付费后查看
1020
立即购买
您当前未登录!建议登陆后购买,可保存购买订单
付费资源
© 版权声明
THE END
表1-3郑州工业应用技术学院2022届本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学院:音乐学院专业:学前教育20级学前教育学生姓名班级学号专升本5班校内指导教师职称无学位硕士行业指导教师职级(务)教师学位学士论文题目小班幼儿入园焦虑现状及策略研究“、研究目的和意义(理论意义或实践意义)(一)研究目的幼儿教育思想家和心理学家的代表人物蒙台梭利曾说道:儿童或是成年人的任何心理健康问题或者精神障碍疾病,追其原因都有可能是受到幼儿时期的情绪问题困扰。过度的焦虑情绪会使得幼儿表现出自信心下降、对某种困难或事物反应过度且敏感,会使得幼儿出现紧张不安和害怕的情绪状态,以及明显的社交障碍和环境适应困难等行为问题和表现。焦虑的情绪问题对幼儿身心健康发展产生的影响至关重要,倘若处理不当,会直接阻碍或延缓幼儿的成长。本研究通过对小班幼儿焦虑的情绪及行为表现情况进行教育研究,通过观察法分析并归纳出幼儿焦虑情绪及行为的具体表现特点,此次研究的目的旨在通过对新入园小班幼儿的家长和教师常用缓解幼儿入园分离焦虑现状及策略的调查和研究,分析策略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之上提出更加适合幼儿身心发展特点的缓解幼儿入园分离焦虑的策略建议。(二)研究的意义长期以来,家长和教师对幼儿焦虑情绪和行为问题重视程度不够,许多幼儿的焦虑情绪和行为问题都因为成人的认识不足,而使得焦虑程度越来越严重。幼儿教师要采取有效措施尽快帮助幼儿缓解焦虑的情绪,帮助幼儿快速地适应幼儿园的教育教学和生活活动,这是幼儿园保育教育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笔者通过对相关文献的阅读了解到,当前幼儿焦虑的情绪和行为表现等问题虽然得到了幼儿教师和幼儿教育工作研究者的重视,但是对于此类问题的解决基本集中在如何指导幼儿教师进行的工作上,相对于对幼儿的表现以及家园合作的教育指导措施等方面的研究比较缺乏。本文通过对小班幼儿入园后的生活、情绪及行为表现进行观察,并根据观察结果分析归纳出小班幼儿焦虑的情绪问题及具体的行为表现特点。通过观察以及与教师进一步的沟通中进而解幼儿焦虑的原因,总结得出有效缓解幼儿焦虑情绪和行为表现的方法措施等等。希望可以帮助幼儿家长更有效的应对幼儿的焦虑情绪问题,拓展教师缓解幼儿焦虑情绪和行为措施的研究领域。要帮助幼儿家长和教师保持教育的一致性,这也有利于拓宽幼儿保育学和教育学的教育视野和研究方向。二、与本课题相关的国内外研究现状(文献综述),预计可能创新的方面(一)国外研究综述1对幼儿自身方面的研究Barrett P M,Dadds M R,Rapee R M.(1996),在过去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幼儿焦虑情绪的问题一直被认为是轻微的、暂时的,是幼儿在成长过程中无法避免的问题,也有研究表明幼儿的焦虑情绪和行为表现会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经验的积累逐渐减弱直至消失不见,同时也认为幼儿的焦虑水平也会随着年龄的不断增长以及认知发展水平的逐渐提高而趋于下降。Jennifer、.Judith和Antonia等人(2010),的研究结果表示患有分离型焦虑情绪障碍的幼儿具体的行为表现:大哭大闹、乱发脾气、分离时紧抓着家长不放手等等。2从家庭以及教育者方面的研究Susan H Spence,Ronald Rape(2001),认为幼儿焦虑情绪和行为表现等问题需要被家长和教育者高度重视,不只是因为幼儿焦虑情绪的致病率高、影响力持久,还因为它直接影响到了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和幼儿的日常学习与生活。焦虑的情绪和行为表现会给幼儿造成生理上以及心理上的双重伤害,严重影响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妨碍幼儿身体机能的成长与发育。此外过度的焦虑情绪更会影响到幼儿心理的健康、智力、情感及社会性能力的发展。Riun教授(1974)以家庭因素为基础,从家庭的环境因素、家长的受教育程度以及家长的教育教学理念等方面出发,提出缓解幼儿焦虑情绪的策略建议。维肯博士提出了可以通过改善幼儿入睡情况来缓解幼儿入园焦虑症状,如:早睡早起、午睡前10分钟睡前故事、建造舒适安静的睡眠环境等方式(二)国内研究综述1.幼儿焦虑类型的研究河北大学的李岩(2009)在其论文《新入园儿童分离焦虑的音乐治疗干预研究》中将儿童分离焦虑定义为:“这是是焦虑的一种,它是一种负性情绪也是一种情绪障碍,这种情绪障碍产生的主要原因是幼儿和其依恋的对象分离时产生的心理上的不适感,这个时候儿童内心所产生的冲突会对他造成不良影响。这种现象在幼儿园小班普遍存在,幼儿的分离焦虑会对儿童的行为和情绪产生较大的影响。谢庆斌,胡芳,李燕等人(2019)认为幼儿焦虑的类型可以分为三种,危险型、依赖型以及安全型。三种焦虑类型都以躯体伤害焦虑的程度最为严重,强迫性神经障碍的严重程度最低,危险型和依赖型的社交恐惧程度更为严重,而安全型的分离焦虑程度也比较严重。刘爱芳(2008)在对家庭表露与幼儿焦虑关系的研究中有说明儿童焦虑的表现形式各异,研究者们根据相关维度以及标准对它进行了分类。弗洛伊德认为个体出生时会发生最早的焦虑。个体在与母亲分离时在没有任何准备的情况下被迫接受着各种内外部的刺激这使得他对危险有了一种无力掌控的感觉,弗洛伊德认为这种感觉就是焦虑。2.幼儿焦虑行为表现的研究石秋霞,吴国连,魏晓娟,王惠梅(2017)通过对小班幼儿入园后所表现出的一系列情绪和行为等问题进行调查与研究,并根据研究结论将幼儿焦虑的情绪与行为表现归纳为:侵犯、拒睡、拒吃、跟人、啼哭、依物、乱跑、呆坐、随地大小便等共九种。有研究者对幼儿的焦虑情绪在躯体上的行为表现进行归纳总结,具体包括:进餐困难、入睡困难、头晕恶心、心跳加速、心慌心乱、不正常如厕等等。还有一些研究者总结出的幼儿焦虑情绪和行为表现包括:哭闹、乱发脾气、无法保持注意力集中、依恋人或依恋物、远离集体独自静坐、有攻击行为、坐立不安、害怕高也害怕黑、过度担心等等,在生理方面的表现主要包括:睡眠不正常、饮食不正常、如厕不正常、头疼肚子疼、多汗等等。相对于成人而言,幼儿的情绪情感、认知水平、生活环境及生理状态等都尚不成熟,均处于不断的发展变化过程中,也因为情绪的不稳定性和隐蔽性,就会更容易产生焦虑的情绪和行为表现。在来自于戚字(2004)的文章《幼儿园新生入园焦虑的成因及干预》中也对幼儿入园焦虑进行了定义:“幼儿园的新生在刚刚上幼儿园的时候总会出现大哭大闹的现象,同时还伴有进餐、睡觉或是如厕困难等现象,甚至还会出现不安、唠叨、发呆和烦躁等情况,这种幼儿初入园时,因不能融入到新环境而表现出的心理和生理上的反常的应对称作幼儿入园焦虑。”刘听(2007)在他的《幼儿入园焦虑的成因分析及应对对策》一文中写道:“入园焦虑是学龄前儿童从温暖的家庭走向全新的幼儿园后,因为环境的不同导致的心理体验和外在的行为表现出来的不适应,具体表现在幼儿初入园时哭闹,不愿上幼儿园等等方面。”他还分析了幼儿入园焦虑的原因是:(1)社会性依恋及分离焦虑的产生:(2)安全需要的暂时性缺失:(3)依赖向自理的过渡。3.幼儿产生焦虑的因素研究黄红玲(2009)等人的研究表明教育生态环境的变化和幼儿自身的因素是导致幼儿产生焦虑情绪及行为表现的重要原因之一。其中关于教育生态环境的改变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第一是幼儿的生活环境发生了改变:第二是幼儿所受的教育环境和教育方式发生了改变;第三就是幼儿家庭的教养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点赞0 分享
评论 抢沙发
头像
欢迎您留下宝贵的见解!
提交
头像

昵称

取消
昵称表情代码图片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