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建立和实施企业内部各项财务预算管理制度:加强企业财务预算管理执行力度,细化各种财务预算科目:不断完善绩效考核与激励机制,同时由于财务预算管理贯穿于企业各个生产经营环节,其中业务部门、管理部门、投筹资部门均是财务预算执行主体,因此只有企业各个部门积极参与,协调一致共同进行财务预算管理工作,才能够确保财务预算管理高效性职能得以充分发挥。三、研究现状(一)国外研究预算的渊源可以追溯到英王约翰签署《大宪章》的1215年,宪章第十二条指出,“除非得到共议会(演变为以后的议会)的同意,国王不得征收任何赋税。”从财政和预算历史发展的角度看,大宪章的意义在于它塑造了一种国王“自力更生”live ofhisown),靠自己的收入统治的财政制度。此后,预算被应用于政府部门的费用控制。预算管理在国外企业中的应用及发展开始于19世纪末期,最早被应用于广告费用的控制。预算管理在西方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产生期、发展期和成熟期。在其产生期,泰罗(Taylor)创建的“科学管理”学说,促进了美国企业管理水平的提高,其标准成本、差异分析等方法都成为预算管理中常用的方法。通用电气公司、杜邦公司、通用汽车公司都在这一阶段将预算管理引入企业管理之中。随后,预算管理成为一种重要的企业管理工具。同时,一些学者也开始对预算管理理论进行研究,1922年,麦西金出版的《预算控制》一书,标志着企业预算管理理论开始形成。20世纪30年代到70年代为预算管理的发展期,在这一时期,基于国际、国内竞争日益激烈,生产经营情况日趋复杂的要求,西方会计学吸收了自20世纪20年代发展起来的一些专门用于提高企业内部经营管理水平和经济效益的方法,建立了一系列量化的财务管理模式,来帮助企业管理当局进行预测、决策、组织和控制生产,提高企业的竞争能力。其中盈亏平衡点分析理论的形成,使企业对成本、营业量、利润指标的分析被逐渐运用在各因素的变化对企业利润影响的事前预测上,使会计对经济活动的事后反映和分析逐渐转化为事前的预测和决策。这一时期的预算比产生期更科学合理。20世纪40年代末产生的组织行为学也给预算管理的发展带来启发,形成了自上而下、自下而上的全员参与型预算管理,从而促进了企业资源的合理配置和有效利用。预算管理发展到20世纪70年代,零基预算在西方国家兴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