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言文学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研究

第1页 / 共9页

第2页 / 共9页

第3页 / 共9页

第4页 / 共9页

第5页 / 共9页

第6页 / 共9页

第7页 / 共9页

第8页 / 共9页
试读已结束,还剩1页,您可下载完整版后进行离线阅读
汉语言文学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研究-知知文库网
汉语言文学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研究
此内容为付费资源,请付费后查看
1020
立即购买
您当前未登录!建议登陆后购买,可保存购买订单
付费资源
© 版权声明
THE END
3、提高学生就业率当前社会急需汉语言人才投入各行业来传播发挥中国文化的优势,但传统汉语言教学多以理论为主,因此应用型就业前景广阔。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是为了促进社会经济和科技发展,提高就业率,而“应用”,即要求学生掌握一定语言技能、具备较强综合分析能力与交际能力。因此要想成为一名合格的实用性复合人才就必须具有良好职业素养。在当前严峻形势下应注重加强对口专业教师队伍建设。汉语言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是由专业理论课和实践教学两部分组成:前者主要用于培养“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后者主要用于培养“应用”型人才。课程体系的设置要注重实践教学与理论相结合,并根据不同专业特点,结合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在汉语言文学专业中开设实用性强、针对性很强的公共基础课和选修班是非常重要且必要的:同时也应该注意到当前社会对应用型人才能力要求较高而目前所欠缺的是对口生源,较为全面的培养方案体系结构及课程内容4、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和社会适应能力本研究认为,汉语言专业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不仅需要掌握丰富语言类知识,还应具备较强沟通能力、交际能力等综合素质,而这正是现在社会所需要的人才素质,因此,培养应用人才可以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和就业率,在设置课程时应该突出汉语言文学方面相关技能与职业需求之间的关系。三汉语言文学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现状(一)汉语言文学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情况目前汉语言文学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主要有三种类型:一是以企业需求为导向的课程:二是校企合作,共同制定教学目标,然后由学校主导和学生一起完成。三是职业教育与产业化结合。1、校企联合式所谓“大学生就业指导中心”就是将企业所需人才按照一定步骤分成若干个层次进行传授给高校学习者并最终达到培养目的的一种模式。它具有较强的灵活性、针对性以及实用价值等特点,能够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充分体会到企业需求的变化2、校企合作式培养模式,这种人才培养方法是将职业教育与产业化结合起来进行的一种新型教学方式,它主要有两个特点:一是学校第4页共9页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点赞0 分享
评论 抢沙发
头像
欢迎您留下宝贵的见解!
提交
头像

昵称

取消
昵称表情代码图片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