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页 / 共15页

第2页 / 共15页

第3页 / 共15页

第4页 / 共15页

第5页 / 共15页

第6页 / 共15页

第7页 / 共15页

第8页 / 共15页
试读已结束,还剩7页,您可下载完整版后进行离线阅读
上市公司股权激励制度实施效果分析——以A公司为例此内容为付费资源,请付费后查看
黄金会员免费钻石会员免费
付费资源
© 版权声明
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允许请勿转载。
THE END
实施股权微励制度,最大程度的实现企业与员工的互利共赢,是企业可持续发展面临的重要挑战。1.2研究现状当前,在国内外上市企业中,通过股权激励制度的实施,有效改善企业治理问题是国内外学者研究的热点与难点问题。2005年,我国加强企业股权分置改革,随着改革的完成,为我国上市企业股权激励制度的运用打下了坚实的基础。2006年,我国正式出台《上市公司股权激励管理办法》,2018年,股权激励正式编入公司法中,随着我国法律法规的不断完善,为股权激励制度的实施运行提高了有力的法律依据。随着法人治理结构体系的逐渐完善,在一定程度上为股权激励制度的实施打下坚实基础,在企业应用中日益广泛。据相关部门数据统计,2017年我国将近有400家上市企业实施股权激励制度,与2015年相比,数据提高了两倍。随着股权激励政策的逐渐完善和发展,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企业运行的规范性和科学性,激发员工活力,实现员工利益与企业利益的统一,对企业价值的提升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然而,基于总体角度出发,我国上市企业中,对于股权激励制度的实施力度较弱,据相关部门数据统计,2019年,我国上市企业中仅有40%左右的比例实施股权激励制度,在国有控股上市企业中该比例仅占10%左右。对于股权激励制度而言,其实施效果的判断主要基于企业运用前后的对比变化,通过研究分析,共主要包括三种变化:第一,股权激励与企业业绩之间呈负相关关系,以ama为代表的学者认为,随着企业管理者持股比例的增加,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对企业的约束力,随之外界约束力下降,进而造成其他股东权益受到侵害。总而言之,该观点认为,公司高管拥有股份越多,更容易通过股权操作扩大自身利益。第二,股权激励和企业业绩之间呈正相关关系。以Meckling为代表的学者认为,对于上市企业而言,通过对公司股权的合理分配,能够实现管理者和所有者利益的统一性,进而促进公司业绩的提升。以李苏为代表的学者通过实验验证,进一步证明股权微励制度与企业业绩之间呈明显的正相关关系。总而言之,该观点认为,通过股权激励制度能够实现企业业绩的有效提升。第三,股权激励和企业业绩之间呈现非线性关系。该观点学者认为,股权激励对企业业绩的影响需处在一定区间才成立,股权微励与企业业绩之间的关系,因区间变化而变化。以Weisbach为代表的学者通过研究,选择145家上市企业作为实验样本,通过对企业股权以及企业业绩的相关数据进行研究分析。得到企业业绩与管理层股权时间相关性可概括为三个临界点数值,分别是1%,5%以及20%。以陈胜军为代表的学者,通过数据研究分析发现,股权激励与企业业绩之间的关系呈山型变化,主要包括4个周期,分别是初创期,成长期,成熟期以及衰退期,总而言之,该类学者认为,对企业委托代理产生的问题,并不能通过股权激励解决。总而言之,针对不同行业,探究股权激励制度对其造成的不同影响,是我国相关专家研究的方向以及重点。在本文中,选择A公司作为实验对象,探究上市企业中股权激励制度与企业业绩之间的关系,为股权激励制度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一些理论支持。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