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四年级学生积木三视图编码与解码的探究性教学实验

第1页 / 共19页

第2页 / 共19页

第3页 / 共19页

第4页 / 共19页

第5页 / 共19页

第6页 / 共19页

第7页 / 共19页

第8页 / 共19页
试读已结束,还剩11页,您可下载完整版后进行离线阅读
小学四年级学生积木三视图编码与解码的探究性教学实验-知知文库网
小学四年级学生积木三视图编码与解码的探究性教学实验
此内容为付费资源,请付费后查看
10
限时特惠
20
立即购买
您当前未登录!建议登陆后购买,可保存购买订单
付费资源
© 版权声明
THE END
需全国新世纪小学数学杰出人才发展工程第四届高级研修班第一章绪论第一节研究问题及目的三视图是立体几何的基础之一,一方面画出空间几何体的三视图并能将三视图还原为直观图,是建立空间观念的基础和训练学生几何直观能力的有效手段。另外三视图部分也是新课程高考的重要内容之一:同时三视图问题对于人们进一步认识和改造客观世界是非常重要的。在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三维技术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它涉及到了生活工作中的各个方面。许多的发明创造都是以实物的形态呈现的,都是设计者先根据想象画出设计图,然后再做出模型,最后才完善成功的。这个过程,人的思维需要不断地在二维和三维空间之间转换、思考。二维、三维转换在小学阶段表现突出的内容是四年级下册观察物体中的三视图问题。小学“观察物体”是学生初步接触三视图,不涉及抽象的概念,主要通过设置一系列有层次性的活动,让学生感性认识,逐步积累观察物体的经验,初步使其空间观念得到发展。为此,有必要进一步探索学生在学习三视图问题时存在何种困难、设计怎么的活动能帮助学生解决这些困难。为此我们确定研究目的为:(1)小学四年级学生在积木三视图编码过程中有何问题,在解码过程中有何问题。(2)小学四年级学生教学实验前后在积木三视图的解码与编码中的表现有何差异,发展三视图解码、编码的能力。注:在积木三视图问题中,由实物想象出二维的三视图可视为编码过程,而由二维的三视图枸造出三维的实物模型则可视为解码过程。本研究选择四年级学生作为研究对象,以北师版教材四年级下册观察物体单元为切入点,首先通过访谈了解四年级学生在积木三视图编码和解码中存在的问题,形成问卷测试题目:其次针对存在问题设计推理活动,开展三视图编码、解码的探究性教学实验,在教学实验前后对学生进行编码、解码能力的问卷测试,采用单组前后测对照的方法来收集、整理数据,并分析小学四年级学生教学实验前后在积木三视图的解码与编码中的表现有何差异。第二章文献探讨第一节与本研究相关的理论2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点赞0 分享
评论 抢沙发
头像
欢迎您留下宝贵的见解!
提交
头像

昵称

取消
昵称表情代码图片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