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页 / 共13页

第2页 / 共13页

第3页 / 共13页

第4页 / 共13页

第5页 / 共13页

第6页 / 共13页

第7页 / 共13页

第8页 / 共13页
试读已结束,还剩5页,您可下载完整版后进行离线阅读
农村商业银行员工流失原因及对策思考——以安徽合肥市为例此内容为付费资源,请付费后查看
黄金会员免费钻石会员免费
付费资源
© 版权声明
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允许请勿转载。
THE END
农村商业银行员工流失原因及对策思考一以安徽合肥市为例摘要:随着国内外金融形势日渐复杂,我国行政主管部门对银行等金融机构的监管力度不断加强,银行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巨大压力,在经济新常态的影响下,我国许多银行开始大规模的进行改革,不断适应内外部环境,尤其是中小型银行等金融机构应当审视内外部环境,保证自身的可持续发展,而如何保持核心竞争力归根到底在于人才。本文以合肥市农村商业银行为研究对象,探究员工及员工流失的现状,并分析员工流失原因,针对员工薪酬,工作压力,职业生涯规划三方面,提出具有针对性的解决策略,帮助合肥市农村商业银行优化人力资源管理战略。关键词:农村商业银行:员工流失:人力资源管理目录摘要…第1章引言…/1.1研究背景....…..1.2研究意义…1第2章合肥市农村商业银行员工现状...22.1员工的平均薪资水平…22.2员工的平均日工作时长..22.3员工的成长渠道.2第3章合肥市农村商业银行员工流失现状..·43.1专业素质无法胜任工作主动离职..43.2无法适应高强度工作主动离职....43.3关键岗位员工不满薪资待遇主动离职..5第4章合肥市农村商业银行员工流失原因分析64.1薪酬分配机制不完善............64.2员工工作压力大.64.3缺乏员工职业生涯规划....6第5章合肥市农村商业银行员工流失相关对策85.1改善薪酬分配机制.......85.2释放员工活力,增强主管能动性.85.3合理规划员工职业生涯.8第6章结语.10参考文献……11第1章引言1.1研究背景农村商业银行是在银监会的管理下,由以前的农村合作银行全面改制的商业银行,农村商业银行是完善我国银行金融体系的又一重大改革,基本上解决了我国农村等偏远地区银行金融机构覆盖率较低的缺点,为农村金融供给增加了新的渠道,增强了我国农村金融的活力,提升了我国农村金融服务水平,间接实现了我国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加强了农村金融供给侧改革。随着改革的完成,我国农村商业银行已经初具规模,但是在新的经济环境下,农村商业银行仍然面临着许多挑战,尤其是人才队伍的建设方面,出现了大规模流失的现状,一旦这种流失速度加快,将会为农村商业银行带来不可估量的危险。如何保持人员的稳定,如何提升农村商业银行人力资源管理战略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通过对安徽省合肥市农村商业银行员工流失的原因进行分析,找到其问题所在,提出相对应的解决策略,提升合肥市农村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优化其人力资源管理战略。1.2研究意义随着我国农村城镇化进程的加快推进,衍生出了更多的金融需求,对于农村商业银行来说是巨大的机遇,同时合肥市农村商业银行也面临着许多挑战,尤其是员工流失方面。本文对丰富银行金融机构人力资源管理战略方面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由于员工流失问题已经成为了各大银行发展的主要阻碍,找出其应对策略,提高其人力资源管理战略,甚至可以为其他金融机构,例如村镇银行,关于人力资源管理方面的问题提供参考和借鉴等实践意义。第2章合肥市农村商业银行员工现状2.1员工的平均薪资水平目前合肥市农村商业银行员工的年平均薪酬为18万元,根据内部数据统计,中层管理人员的年平均薪酬为25万元,非偏远地区基层员工的平均薪酬为13万元,偏远地区基层职工的年平均薪酬为16万元。而管理岗位职工的年平均工资薪酬为26万元,技术岗位职工的年平均工资薪酬为14万元,工资薪酬的横向和纵向分配基本合理。表2-1,为合肥市农村商业银行员工的平均年工资薪酬。表21合肥市农村商业银行员工平均年工资薪酬表类别年平均工资薪酬中层管理人员25万元偏远地区基层员工16万元非偏远地区基层员工13万元管理岗位职工26万元技术岗位职工14万元2.2员工的平均日工作时长随着金融行业相互之间竞争的不断激烈,员工的工作时长也随着竞争强度的不断上升呈现出明显的增加趋势。根据相关内部数据统计,合肥市农村商业银行基层员工的平均工作时长为9小时,管理岗位和技术岗位员工的平均工作时长为12小时,尤其是技术岗位。由于银行系统的稳定性对于银行整体运营十分重要,技术岗位职工的平均工作时长也在所有员工中居于首位,长年累月的高负荷工作,给员工的身心和身体带来了巨大的挑战,许多员工由于工作时长而无法保证休息时间,出现了员工大面积离职的情况。2.3员工的成长渠道目前合肥市农村商业银行所有员工中,劳务派遣员工的比例为24.23%,正式员工的比例占75.77%,可以看出包括劳务派遣员工的比例约占整体员工的比例将近1/4,而劳务派遣员工几乎没有任何晋升和成长渠道,而正式员工主要分为两种情况,一是职务晋升,二是职级晋升,职级晋升主要与工作年龄相关,由于中层管理岗位的数量相对有限导致职务晋升也异常困难,两种晋升渠道都存在着明显的短板,也导致出现了员工流失的情况。2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