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数学如何渗透传统文化教育

第1页 / 共5页

第2页 / 共5页

第3页 / 共5页

第4页 / 共5页

第5页 / 共5页
已完成全部阅读,共5
浅谈小学数学如何渗透传统文化教育-知知文库网
浅谈小学数学如何渗透传统文化教育
此内容为付费资源,请付费后查看
1020
立即购买
您当前未登录!建议登陆后购买,可保存购买订单
付费资源
© 版权声明
THE END
浅谈小学数学如何渗透传统文化教育【摘要】我国教育应当更加注重传统文化的传承,使得学生心中塑造起强烈的民族自信和文化自豪感,这样才能在世界各国文化软实力的竞争当中取得更大优势。在小学数学的课堂教学当中也应当对传统文化有一定的融合教学,本文将具体分析如何通过数学图形、名人故事以及数学研究活动等方式来加强数学课堂中传统文化的教学,望能为相关人士提供借鉴,使得我国的数学教学能够朝着更高层次发展。【关键词】传统文化课堂教学数学图形数学研究活动在各个学科的教学内容中都有着十分丰富的传统文化素材,数学教师在课堂讲解当中,应当从教学内容中挖掘更加深层次的民族精神和人文精神,使得学生能够将数学基础知识与我国的优秀传统文化结合起来学习。这样能够使得德育和智育两重教育目标都得到很好的实现,提高学生的整体文化涵养,让学生对我国传统文化及民族精神有更加深入的了解。如何在小学数学的教学课堂上融入传统文化的内容是目前数学教师需要思考的一个重要课题。一、在数学知识中寻找传统文化在小学数学的学习当中,其中有很多数学知识都和传统文化挂钩,为在课堂教学中更好地进行传统文化的渗透,数学教师就需要能学会在数学知识的学习过程中将其所涉及的传统文化引入到教学过程中,进而让学生能在数学课堂上领略到我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如在进行长方体的教学中,数学教师就可在上课前让学生去收集一些我国传统文化当中一些和长方体类似的古典图案和物品,然后让学生将其收集到的内容在课堂上进行展示,介绍这些内容的历史文化背景,数学教师再将这些古典图案和物品的形状和长方体的教学内容结合起来进行讲解,就可让学生在进行长方体知识的学习当中来获取相应的传统文化知识。二、通过历史故事渗透传统文化我国很多古代的数学家都在进行数学知识的学习和探索上付出了努力,并取得了一些数学上的成果,且其中有相当一部分数学家探究知识的过程都被史书记录了下来,并在我国广为流传。故数学教师在讲解数学知识时,就可以将这些历史故事引入到课堂上来,通过这些数学知识的背后历史故事,来让学生能够领略到我国古代数学家为找到数学问题的答案而不断探究的精神,进而促进学生能深刻认识到数学知识的重要性,并使其能积极学习古人不断探究和坚持不懈的精神。比如,当教师讲到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尝试与猜测》里著名的《鸡兔同笼》问题时,老师可以先介绍问题的故事背景,所谓的《鸡兔同笼》本是中国古代的数学名题之一,出自1500年前的《孙子算经》,书中讲述为:今有雄兔同笼,上有三十五头,下有九十四足,问雉兔各几何?也就是说,现在有多少只鸡和兔关在同一个笼子里,只看上面,数出35个头,只看下面,一共94只脚,提问笼中分别有多少只鸡和兔?然后引导同学们进行猜测和思考,最后对比现在运用的解题方法和当年的解题方法,使学生们深切地体会到我国古人的智慧和传统文化的魅力。再比如,在进行《多边形面积》章节学习时,老师可以提到魏晋时期的著名数学家刘徽,在当时就已经研究解决了多边形面积的计算问题,并将其中原理记录成书,促进了古代数学的发展。还有,教师在进行圆周率的讲解时,势必要提到古代著名数学家祖冲之。在刘徽用“割圆术”计算圆周率得到数据3.14后,祖冲之通过进一步研究将圆周率的精确度提高到了小数点后第七位,这个数据一直维持了上千年,直到15世纪末才由阿拉伯数学家打破,计算出了更加精确的圆周率。我们在课堂上通过讲述古代数学家的成就能够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中国古人的智慧是非常先进的,教导学生要从我国传统文化中学习优秀的部分,增强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督促学生们努力学习,为国家和世界发展做出贡献。三、在教学过程中注入传统文化元素数学本身就是一本神秘而生动的“活”教材,只有让学生利用已有的数学经验,了解数学在与传统文化的联系,获得积极的数学活动情感,才能使学生不知不觉中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了解传统文化。比如,在教学《轴对称图形》时,我先让学生从生活中寻找轴对称图形,学生找到了蜻蜓、蝴蝶、衣服、锅,还有的同学还找到了剪纸、脸谱、风筝等具有中国传统文化的事物,这时我播放幻灯片,展示一些美丽的剪纸、各种脸谱等适时地对他们进行了热爱中国传统文化,保护和传承中国传统技艺的教育。在这节课的后半部分,让学生们亲自动手剪一剪、画一画。然后展示他们的剪纸和脸谱作品,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进一步感知轴对称图形的特征,体会数学与传统文化的联系,增强学习数学的乐趣和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情怀。为有效将教学过程和传统文化结合起来,数学教师就可在其课堂教学中注入更多的传统元素,打造具有丰富文化色彩的特色数学课,让学生在整个课堂学习过程中都能感受到传统文化的气息。首先,在开展教学之前,数学教师就可先对教室环境进行改观,用一些具有传统文化气息的装饰品来装饰整个教室,进而使学生能有一种置身于中国古代的感觉。在实际教学时,数学教师也可对其教学方法进行还原,如不时引用一些古代数学教师才会运用的“子日”等文言文,在吸引学生兴趣的同时也促进学生对我国传统文化的进一步了解。此外,数学教师还可为学生布置一些传统文化礼仪知识的学习任务,让学生也能在课堂上运用到其所学习到的礼仪,从而让整个课堂都能具有一种传统文化的味道。四、在实践活动中渗透传统文化教育为使传统文化在小学数学学习中得到充分体现,数学教师应多多开展一些课堂上或课堂外的数学文化活动,通过让学生参与到这些数学文化活动中的方式,来让所有学生能收获更多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并有效提升其对我国传统文化和数学知识的学习动力。如在进行圆锥体和圆柱体的学习过程中,数学教师让学生在课堂上举办图形设计和展示活动,学生根据一些古代具有特殊文化价值的圆锥体或圆柱体进行组合设计,然后再将其设计成果在班上进行展示和评比,使学生能在该活动中对这两种形体有更加深刻的认识,也促进了其对相应传统文化的理解。除了课堂的教学设计,老师还可以在课外活动和实践中进行传统文化教育和数学知识学习。教师可以在数学主题活动中加入一些传统文化元素,提高活动的趣味性,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数学知识,在知识学习的过程汇总感受传统文化的内涵,同时增强学生对于我国传统文化的认知,了解数学学科的实际应用价值。比如,教师可以在学习新知识之前布置一些实践活动,在学习《认识钟表》时,可以让学生通过查阅资料去了解钟表的起源,古代人民如何产生的计时思想,又是如何去设计实现这个功能,是什么使我国成为第一个发明钟表的国家,调查钟表的发展进程等。此外,学校也可以举办一些传统数学文化节,将一些传统数学文化通过广播和海报的形式展现在学生面前,并鼓励学生根据一些传统数学文化进行文章创造或图案创新,确保所有学生能在文化节中感受和学习到更多的传统数学文化知识,并使其能对我国优秀文化有更多的兴趣。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点赞0 分享
评论 抢沙发
头像
欢迎您留下宝贵的见解!
提交
头像

昵称

取消
昵称表情代码图片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