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认知理论探讨儿童对幽默笑话观点之研究

第1页 / 共203页

第2页 / 共203页

第3页 / 共203页

第4页 / 共203页

第5页 / 共203页

第6页 / 共203页

第7页 / 共203页

第8页 / 共203页
试读已结束,还剩195页,您可下载完整版后进行离线阅读
以认知理论探讨儿童对幽默笑话观点之研究-知知文库网
以认知理论探讨儿童对幽默笑话观点之研究
此内容为付费资源,请付费后查看
10
限时特惠
20
立即购买
您当前未登录!建议登陆后购买,可保存购买订单
付费资源
© 版权声明
THE END
以「误解或自作聪明」之主题,儿童觉得最有趣:主角类型以师生角色、人物特质及行为以「自私或贪心」个性及与家庭生活相关行为最多,其次为与学校生活相关行为,最少的是与社会生活相关之行为,此部分与儿童平常之生活范围相近。儿童对笑话之不理解会影响其欣赏幽默之关键,不理解之项目主要有四大类型一知识之不理解、常识之不理解、逻辑之不理解及语文之不理解(包括成语、谚语、双关语、谐音词、专有名词及需作断词区辨之特定名词等)。增加儿童之语文能力及知识能力有助于其幽默欣赏能力。二、儿童对中文笑话幽默与否之认知界定,主要呈现十九种诠释观点类型(由3131则语料归纳出之结果)其中,表现出「夸张偏好」、「笑点分析」、「另类欣赏」这三类幽默诠释类型者,皆评定所阅读之笑话为幽默有趣:而基于「不理解」、「同理同情」及「视为常态」这三种幽默诠释类型者,皆评定所阅读之笑话为不幽默无趣:至于其余十三种界定观点,对语句内容之幽默与否则无绝对之评定,包括「优越情结」、「合理化因果」、「道德原则」、「违反预期」、「记忆效应」、「认知错误/焦点错置」、「发展情节/创造关键句」、「类型偏好」、「经验印证」、「人物评价」、「现实区辨/非笑话区辨」、「创造启示/学习新知」及「情境影响/同侪影响」等诠释类型。而针对幽默理解认知历程之「反向合意」模式中(陈学志,1997),所提及之四种幽默及非幽默语句对儿童作幽默评定测试后发现,以四类型作单独比较时,儿童评定「幽默语句类」为幽默之比例最高、「无逆溯推论式非幽默语句类」第二高、「无反向命题式非幽默语句类」第三高,而「无失谐式非幽默语句类」最低。但就「幽默语句类」与「非幽默语句类」两大项作整体比较时,儿童对「非幽默语句类」认定为幽默之总体比例却高于「幽默语句类」,儿童对幽默之界定类型及欣赏范围显得极为多样宽广。三、由儿童对笑话之关键语句所作之语文创造表现,初步呈现出十二种主要创造类型(由2560则语料归纳出之结果),依其表现频次多寡排序为「幽默语句iii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点赞0 分享
评论 抢沙发
头像
欢迎您留下宝贵的见解!
提交
头像

昵称

取消
昵称表情代码图片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