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历史唯物主义的核心理论的主要观点

第1页 / 共5页

第2页 / 共5页

第3页 / 共5页

第4页 / 共5页

第5页 / 共5页
已完成全部阅读,共5
浅谈历史唯物主义的核心理论的主要观点-知知文库网
浅谈历史唯物主义的核心理论的主要观点
此内容为付费资源,请付费后查看
1020
立即购买
您当前未登录!建议登陆后购买,可保存购买订单
付费资源
© 版权声明
THE END
装订处南开大学现代远程教育学院考试卷2021年度秋季学期期末(2022.3)《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主讲教师:孟锐峰孙寿涛学习中心:专业:姓名:学号:成绩:一、请同学们在下列(20)题目中任选一题,写成期末论文。1.谈谈马克思主义为什么具有强大的生命力2.马克思主义是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3.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观及其理论意义4.阐释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性的辩证关系5.用矛盾的普递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谈谈对当代中国实践的认识6运用联系和发展的观点谈谈对“一带一路”的认识7试析认识与实践的辩证关系8谈谈历史唯物主义的核心理论观点9社会历史发展的动力10.马克思主义的群众史观11.奴隶社会或封建社会研究12.简单商品经济与资本主义商品经济的区别13.劳动二重性及其意义研究14.货币及其职能研究15.劳动力商品理论研究16.资本有机构成变动趋势研究17.资本主义政治制度与意识形态研究18.垄断与垄断资本主义研究19.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研究20.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二、论文写作要求选题要与本课程内容相关,且有研究和分析价值,突出独立性,切忌抄袭。学生可以根据参考选题范围,自拟具体论文题目进行撰写。论文应结构严谨,层次清晰,逻辑性强,语言表达准确通顺。论文要求观点鲜明、正确,理论分析透彻,解决问题方案恰当可行,有较高的学术水平或较大的应用价值。鼓励学生结合自身实际工作开展研究,理论联系实际,论证有理有据,对解决现实问题具有一定的参考性。三、论文写作格式要求论文题目要求为宋体三号字,加粗居中:装订处正文部分要求为宋体小四号字,标题加粗,行间距为1.5倍行距:论文字数要控制在2500-3000字:论文标题书写顺序依次为一、(一)1.四、论文提交注意事项1、论文一律以此文件为封面,写明学习中心、专业、姓名、学号等信息。论文保存为word文件,以“课程名+学号+姓名”命名。2、论文一律采用线上提交方式,在学院规定时间内上传到教学教务平台,逾期平台关闭,将不接受补交。3、不接受纸质论文。4、如有抄袭雷同现象,将按学院规定严肃处理。装订处浅谈历史唯物主义的核心理论的主要观点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十一次集体学习时,强调历史唯物主义方法论和基本原理,提出推动全党学习和践行历史唯物主义理论,同时阐述了历史唯物主义的主要观念,明确了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方法。习总书记特别提出,共产党的各级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需要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将先进马克思主义理念作为自己的指导思想,积极号召全党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从最初的的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发展到马克思主义哲学,这一转变已经不只是理论名称的变化,实质是更深层次的内在逻辑发展和深化。毛泽东提出,马克思主义包含着诸多理论和思想内容,具体包括哲学、经济学以及社会主义三方面的内容。马克思哲学最基础的内容,从根本上是哲学,哲学理念是共同的语言和方法,需要重点梳理清楚。以苏联教科书来说,其内在体系中,历史唯物主义理论就是比较完整的科学体系,也是一套严格、缜密的理论,对于我们今天的社会发展还有着巨大的影响,发展到现在还具有旺盛的生命力。因此,需要对历史唯物主义理论体系进行更加全面和深入的学习和理解,进而能够做到掌握历史发展规律,根据历史规律理解现实,改造现实,进而实现科学的理论创新。在历史发展过程中,人类对于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解和发现是否为真正的规律,还需要我们借助于科学的理论和正确的态度进行分析。在这个过程中,重要的问题,就是辩证的看待苏联教科书中关于历史唯物主义的阐述。根据教科书的主要体系,其将历史唯物主义划分为“板块说”以及“推广说”两个内容。一方面,“板块说”就是基于人的标准,将马克思主义划分为历史和辩证唯物主义两个板块,另一方面,“推广说”认为,历史唯物主义,主要根据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理论分析和研究社会实践,将辩证唯物主义的主要理念运用到社会实践中,研究社会生活现象,进而将内在规律用于研究和分析社会和历史发展。此后,苏联教科书中阐述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和理论内容,成为社会主义国家指导体系和意识形态。我国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发展也受到很大的影响。以上两方面的学说,成为我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理念系统的主要部分。两大板块理论有力的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发展和传播,特别是在一些不发达的民族和国家的传播,具有一定的历史作用。但是,其发展过程中,需要科学处理马克装订处思主义基本理论之间的关系,防止其被绝对真理化和教条化。从整体上来说,苏联教科书中对于历史唯物主义的阐述表现为僵化的问题,存在一定的弊端,重视规律忽视自由,只谈阶级忽视人性,实质为客体决定论,也不乏一些附加的错误观点。一、历史唯物主义的正本清源相对于旧唯物主义理论来说,新唯物主义理论主要表现为两个显著的特点,第一,其首先为历史唯物主义,同时还是辩证唯物主义,这两个主义其实是本质相同的主义,表现为“一整块钢铁”,因此可以叫做辩证唯物主义,也可以称为历史唯物主义,但是名称和内容并不等同。在《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中,列宁提出,马克思主义哲学中最关键的是辩证法和历史观理论。但是在马克思体系中,历史观和辩证法理念一般存在与历史唯物主义体系中,实践的发展过程是辩证法,也是社会历史发展过程的辩证法。所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关于历史唯物主义的讨论,并不在与其提名,实际在于体系的内在内容和本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内涵,主要在与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论中,也体现在世界观中。历史唯物主义,除了包含物质和规律,还包含精神和自由以及人性,其内在体系中包括阶级分析,同时还重视社会中个体的发展。因此,历史唯物主义,实质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内在实质,也是其真正的精神所在,可以说,马克思主义哲学实质为历史唯物主义理论。二、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论马克思创立的新哲学,将历史唯物主义认定为指导研究工作和实践的结果,但是其新哲学并不能为不同历史时代的发展提供参照公式,其提供的主要是方法论,实质为工作上的指导理论,主要的作用就是根据社会现实,从实际的规定上研究和认识社会实践的真正本质,掌握社会的实际规律和趋势,并将其作为改造社会现实的指导方法。就像恩格斯说的那样,历史观就是研究和指导工作的指导理论,“如果不把唯物主义方法当作研究历史的指南,而把它当作现成的公式,按照它来剪裁各种历史事实,那么它就会转变为自己的对立物。”我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过程中,历史唯物主义作为重要的指导思想,是我们国家实现伟大发展的主要方法论,也是关键的思想武器。在社会实践过程过程中,应该明确上层建筑以及经济基础两方面,理解两者的辩证关系。根据苏联教科书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点赞0 分享
评论 抢沙发
头像
欢迎您留下宝贵的见解!
提交
头像

昵称

取消
昵称表情代码图片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