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背景下小学课后体育延时服务的探究摘要2017年3月,教育部印发了《关于做好中小学生课后服务工作的指导意见》(教基一厅(2017)2号),该“意见”明确指出要“充分发挥中小学校课后服务主渠道作用”。该意见的出台不仅为困扰家长的“三点半问题”提供了解决方案,也为中小学生课后时间的高效利用提供了理论借鉴,同时也有效控制了部分学生托管行业的肆意发展,进而提升了家长以及学生的幸福感与获得感。然而“服务”在实践的推行中不可避免会涉及到“质量”高低的问题。例如,教师自身专业素养不足,教师工作压力负担加重,安全隐患上升,家长的成本支出压力变大,传统教学方式方法和时代变化的不俱进等,进而呈现出教学滞后的无措,最终使得服务质量与结果需求之间出现了不嫁接的情况。“双减”政策的实施实则是在助力课后延时服务质量的改善与优化。为此,从教师、家长、小学生的满意度视角出发,剖析“双减”政策走向,并在此基础上深度分析小学课后体育延时服务在具体实践中存在的问题,进而尝试找出质量优化策略以确保小学课后体育延时服务工作的高效落实。关键词:小学:课后体育延时服务:双减政策如何使学生获得“减负”的问题一直备受学界的讨论,近年来,我国针对该现状也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但是缩短学生在校时间的同时,同时由于双职工父母都在六点下班,此时三点半左右放学的孩子与六点左右下班的父母之前出现的时间差导致接送难,进而引发“三点半”这一备受社会关注的现实问题。为此,大多数父母采取了托管的方式,直接促进了私人家庭式托管以及民办课外辅导机构的蓬勃发展,无形之中使得“减负”成为了“增负”,既增加了父母的支出成本,又增加了学生的压力。但是,由于托管行业以及课外辅导班的监管力度较低,使得该行业不管是在安全设施还是收费标准,师资储备以及课程设置方面都缺乏一定的标准,进而使得学生的课后延时服务质量得不到有效落实,纵然政府多次针对托管行业以及民办机构的相关设施建构与完善提出了一系列的规定,但是取得的效果并不理想。因此,如何使得学生和家长获得真正意义上的“减负”以及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立足于“双减”背景进行分析具有重要的实践与理论意义。本文是立足于从课后体育延时服务实践中发现问题,并将研究过程及结果进行归纳、总结以及分析,是一篇以解决问题为导向的论文。一、“双减”背景下小学课后体育延时服务的相关概述(一)核心概念界定1.“双减”政策2021年8月,针对中小学教育迎来了一股“双减”的浪潮,“双减”是由国务院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意见”中统纳各个方面,共统计出30条建议,重点针对中小学生在校外培训的压力以及校内课后作业负担两方面给出的“减负”方案。更深层次的原因是,现阶段中小学生在身体素质和运动习惯方面还存在较多的问题,例如,大部分小学生还尚未树立正确的运动习惯,体育锻炼较少,体质较弱,直接关系着小学生的身体健康问题。因此,“双减”政策的推进实则也是为健康中国的征程进行助力。2.课后体育延时服务课后延时服务是在课后托管之后进行的概念延伸,重点关注“服务”两字。服务就是:“为一定的对象而工作,即为集体(他人)的利益或为某种事业而工作”①。纵然居于不同场合会赋予服务不同的解读与定义,但是对于服务的本质都有一个共识,即陈慧(2019)指出:“服务要满足服务对象的需求,具体来说,服务者要通过开展各种活动,采取各种行动,以期尽可能满足服务对象的需求”®。因此,课后体育延时服务就是立足于各式各样的活动与措施安排进而最大限度的满足学生增强体质以及多元化的需求。因而,服务经济背景下,是对成人干预能力的强化以及专业能力的追求,是对学生以及家长的感知质量以及满意度的期待,如何让课后体育延时服务在学生的未来发展中发挥出最大功效,需要关注如何发挥体育自身优势并恰当合理融合不同价值观念、找准服务方式,进而得到有效落实二、课后体育延时服务现状分析该研究以X市L小学为例,X市L小学是一所公立小学,该校低年段学生人@罗琦.周刚萍.现代汉语词典M.长春:吉林大学出版社,2003329.②陈慧.小学课后服务家长满意度研究心1.天津师范大学,2019.数约500人,为确保问卷数据的准确性和调查工作的顺利进行,笔者在收集资料时采用问卷调查和分层抽样的资料收集方法。选取该校一到六年级各50名学生家长作为调查对象,进行问卷调查,共发放学生问卷240份,收回有效卷225份,从一到六年级中选取几位体育教师进行访谈,以下是笔者根据问卷调查数据对该校课后体育延时服务中常见问题进行的归纳和总结:(一)参加课后延时服务学生人数较多参与情况参加校内延时服务的人未参加校内延时服务的数人数人数20025百分比89%11%表2-1课后延时服务参加人数及占比情况通过数据分析可知,大部分学生会选择参加校内延时服务,这部分占比高达89%,而另外没有进行课后延时服务参加的同学,是因为家长有时间照顾或者是有校外托管课程的安排。因此,为了更高效的优化课后延时服务质量,需要体育教师在进行教学活动之前应该对教学目标有一个清晰的把握,也要设置相应的监测方案进行考核,尽可能的避免因参与人数较多而出现“吃大锅饭”的现象。(二)家长对于课后体育延时服务认知缺乏接孩子放学的人员人数占比父亲41.7%母亲3013%老人18582%其他62.7%表2-2接孩子放学的主要人员情况从数据分析可知,孩子的主要看管人,82%的学生的主要看管人是姥姥姥爷或者爷爷奶奶进行孩子的上下学接送,其次是母亲,占比是13%。父亲和其他人员的看管则呈现出一个较弱的现状。然而,老一辈缺乏一定的专业知识,无法在课后作业方面给予一定的辅导,而父母又由于工作繁忙,使得学生的家庭学习氛围或者家庭整体对于学习的重视度呈现出较低的现状。因此,这部分原因也成为学生选择课后延时服务的原因之一。通过后续的访谈可知,大部分家长认为课后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