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页 / 共11页

第2页 / 共11页

第3页 / 共11页

第4页 / 共11页

第5页 / 共11页

第6页 / 共11页

第7页 / 共11页

第8页 / 共11页
试读已结束,还剩3页,您可下载完整版后进行离线阅读
上市公司会计造假与防范的分析此内容为付费资源,请付费后查看
黄金会员免费钻石会员免费
付费资源
© 版权声明
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允许请勿转载。
THE END
二、会计造假的概念及相关理论概述(一)会计造假概念会计造假是企业的高层管理者、财务主管及相关会计职员在编制会计账目,核算会计报表时,为了私人的利益,无视国家法律法规和证监会的相关准则制度,违反了会计质量信息的可靠性和谨慎性,编造虚假会计账目和会计报表的行为。(二)上市公司会计造假的动机对上市公司会计造假的动因主要分为以下两个方面:1.内部动因分析首先,会计职业道德的缺失。会计工作是一个人从涉及财务到与相关法律部门打交道的特殊工作岗位,会计人员更容易主动实施违法经济犯罪,在个人做出任何违法危害会计人员犯罪行为时,一般都在他的职权范围内,一些大型企业管理者通过对违法会计人员不断抛出会计诱惑,例如给你自己升职、加薪,让你自己伪造虚假的财务会计信息,编制虚假的的财务会计分析报告,人一日身上有了会计诱惑,特别多的是那些符合自己功利欲望的会计诱惑就可能会一不小心让你走上成为犯罪者的道路,从而使你掉入犯罪深渊。会计人员的自我表现往往受到公司企业文化意识层次,以及单位负责人的职业道德素质水平的直接影响。当与单位主要领导者的职业道德不完全相符的时候,会计人员就会面临两难的选择,若不能坚持自己的职业道德,则很有可能会面临被单位辞退。这时就很需要考验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思想素养,要么不能犯罪,要么不能全身而退。其次,企业内部控制制度不完善。单位内部通常制定出的会计业务监管规章制度,是一个事业单位为了有效保护其内部资产的安全完整,保证其日常经营业务活动能够符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内部相关规章制度要求,提高对其经营活动管理效率,防止徇私舞弊,控制经营风险等重要目的,而通常采取的是在单位内部的制定一系列规章制度,来严格约束保险工作人员,从而有效保证保险公司整体运转正常,不出现违法或者犯忌。目前部分大型企业内部的整体会计财务监督管理体系仍然是不够健全的,导致财务账证、账账、账表、账实信息不符。2.外部动因分析目前很多公司会计业务造假犯罪现象频繁地会出现,一部分重要原因就是因为国家财政局对市场的法律监管配合力不够,有关监管部门的执法打击检查力度还比较小,对于业务造假这一行为的法律惩戒处理力度也不是很大,对一些违反企业会计人员职业道德的造假行为对其处罚也更加苍白无力,客观上助长了公司会计业务造假行为的猖獗,与《会计法》相适应的配套法律制度不完善,未能形成系统化的监督体系,而社会市场的监督机构又缺乏一定独立性,监督的力度不够,导致企业因为外部环境的原因不利于2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