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电影《花木兰》中的中美英雄主义的差异分析

第1页 / 共15页

第2页 / 共15页

第3页 / 共15页

第4页 / 共15页

第5页 / 共15页

第6页 / 共15页

第7页 / 共15页

第8页 / 共15页
试读已结束,还剩7页,您可下载完整版后进行离线阅读
基于电影《花木兰》中的中美英雄主义的差异分析-知知文库网
基于电影《花木兰》中的中美英雄主义的差异分析
此内容为付费资源,请付费后查看
10
限时特惠
20
立即购买
您当前未登录!建议登陆后购买,可保存购买订单
付费资源
© 版权声明
THE END
基于电影《花木兰》中的中美英雄主义的差异分析摘要无论处于哪个时期,英雄主义都是人类永恒的话题。而由于文化背景的差异,人们对英雄主义的见解也截然不同。1997年,迪士尼公司拍摄的《花木兰》是披着中国故事的外壳来传达西方的价值观念。而2009年,香港导演马楚成所导的电影《花木兰》则是刻画了更符合国人价值观的木兰形象。两版电影所塑造的不同的木兰形象反映了中美文化的差异。因此本篇论文以两版《花木兰》电影为基点,把英雄主义作为研究对象,对比分析影片主人公的英雄主义形象与英雄意识,以小见大,从而进一步讨论中国的集体英雄主义和美国的个人英雄主义的差异,并阐述中美英雄主义产生其差异的原因,由此更加深入了解中美不同的文化特征。关键词:花木兰:中国集体英雄主义:美国个人英雄主义2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点赞0 分享
评论 抢沙发
头像
欢迎您留下宝贵的见解!
提交
头像

昵称

取消
昵称表情代码图片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