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页 / 共15页

第2页 / 共15页

第3页 / 共15页

第4页 / 共15页

第5页 / 共15页

第6页 / 共15页

第7页 / 共15页

第8页 / 共15页
试读已结束,还剩7页,您可下载完整版后进行离线阅读
基于电影《花木兰》中的中美英雄主义的差异分析此内容为付费资源,请付费后查看
黄金会员免费钻石会员免费
付费资源
© 版权声明
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允许请勿转载。
THE END
基于电影《花木兰》中的中美英雄主义的差异分析摘要无论处于哪个时期,英雄主义都是人类永恒的话题。而由于文化背景的差异,人们对英雄主义的见解也截然不同。1997年,迪士尼公司拍摄的《花木兰》是披着中国故事的外壳来传达西方的价值观念。而2009年,香港导演马楚成所导的电影《花木兰》则是刻画了更符合国人价值观的木兰形象。两版电影所塑造的不同的木兰形象反映了中美文化的差异。因此本篇论文以两版《花木兰》电影为基点,把英雄主义作为研究对象,对比分析影片主人公的英雄主义形象与英雄意识,以小见大,从而进一步讨论中国的集体英雄主义和美国的个人英雄主义的差异,并阐述中美英雄主义产生其差异的原因,由此更加深入了解中美不同的文化特征。关键词:花木兰:中国集体英雄主义:美国个人英雄主义2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