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成立专科护理小组由1名NCU主任、1名副主任医师、1名主治医师,1名护士长、新生儿专科护士1名,护士5名组成。小组成员完成收集资料、分析资料等工作,主任、护士长、专科护士制订陪护制度、家长陪护时照护内容、健康教育内容、陪护实施方法等,对护士进行培训,考核合格后上岗。(2)环境准备在NICU开放单独的陪护病房,相对独立,和NICU相通,医护人员可以进出,家长走病人通道,房间内可容纳1名患儿及2位家属,病房配备生命岛,装载气体终端和插座,配备中心吸氧、中心负压吸引装置,根据患儿病情需要配备心电监护仪、呼吸机等。床位配婴儿保暖箱,陪护床、床头桌、靠背椅,房间配冰箱、微波炉,有独立卫生间,24小时热水,为家长生活提供方便。(3)制定陪护制度根据病区实际运行情况,制订家长陪护的相关制度。①NICU开设家庭病房,家长和患儿一起住入陪护病房。②患儿母亲参与陪护,如条件许可患儿父母一起陪护,陪护家长应身体健康,近期无感染性疾病,无流涕、咽痛、腹泻等症状,无传染性疾病,能胜任陪护工作,凭陪护卡出入病区。③陪护人员必须遵守医院和病房的管理制度,不得擅自调试移动医疗设备,在指定区域活动。④陪护人员更换隔离衣,注意手的消毒,接触患儿前必须用消毒液消毒双手。⑤相对固定陪护人员,如特殊情况必须更换,需告知责任护士得到同意,做好交接。(4)实施陪护患儿确诊为BPD,主治医生告知家长患儿病情,由于患儿出生后即住NICU,病程较长,母亲未接触患儿,长时间母子分离影响亲子关系的建立,为了促进患儿的早期康复,对患儿实施早期干预,同时提高家长的育儿能力,促进亲子关系的建立,实施家庭参与式综合管理,家长可以全程参与到患儿的治疗和护理中,征求家长意见,告知陪护制度,签署知情同意书。由责任护士采取一对一讲解,指导家长学习照顾患儿的技能及病情观察方法,并进行现场考核,考核合格后同意家长实施FICare,实施陪护的家长更衣、换鞋、洗手后进人陪护病房,在责任护士的指导下参与患儿的照护.主要负责患儿的生活护理、病情观察,责任护士对患儿进行治疗时给予协助,实施早期干预,但不能进行任何侵入性的、技术性治疗护理操作,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务人员。(5)出院指导和家长一起制定详细的出院指导计划,对家长进行基础护理考核包括母乳喂养、人工喂养配方奶的配制、奶具的消毒、臀部护理、皮肤护理等,督促家属认真完成出院后的护理计划,加强病情观察,发现异常及时就诊。出院后进行针对性的回访。1.3评价方法观察2组早产儿用氧时间、出院后14天体重增长情况,出院时家长对早产儿护理基本技能和知识的掌握情况采用自评问卷进行调查,调查内容分为二部分共14个条目,分别为早产儿护理知识(7个条目)、护理技能(7个条目,指新生儿沐浴等操作技术)。每个条目按5级计分,非常了解一5分,比较了解一4分,一般了解一3分,不太清楚一2分,完全不了解一1分。总分14一70分,由早产儿父母自己根据所掌握的水平自评,得分越高照顾能力越好。经预试验检验,问卷Cronbach'Sa系数0.956,问卷邀请4名专家进行内容效度评价,内容效度0.98。两组调查问卷均有效回收。家长护理技能掌握情况采取护理知识当面提问考核和现场操作考核两种形式进行,采用百分制。1.4统计学方法应用SPSS18.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数据采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x2检验进行统计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