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阿尔金高压超高压变质带早古生代多期花岗质岩浆作用及其地质意义

第1页 / 共10页

第2页 / 共10页

第3页 / 共10页

第4页 / 共10页

第5页 / 共10页

第6页 / 共10页

第7页 / 共10页

第8页 / 共10页
试读已结束,还剩2页,您可下载完整版后进行离线阅读
南阿尔金高压超高压变质带早古生代多期花岗质岩浆作用及其地质意义-知知文库网
南阿尔金高压超高压变质带早古生代多期花岗质岩浆作用及其地质意义
此内容为付费资源,请付费后查看
10
限时特惠
20
立即购买
您当前未登录!建议登陆后购买,可保存购买订单
付费资源
© 版权声明
THE END
摘要(4)通过区域地质及年代学研究对比,进一步提出南阿尔金早古生带板片的俯冲方向应该是由南向北俯冲,可以比较合理的解释南阿尔金地区在空间上密切相伴的早古生代时期的花岗岩、蛇绿岩(南阿尔金蛇绿混杂岩带)和高压一超高变质岩石三者之间的动力学联系:(⑤)结合区内已发表的蛇绿岩、高压-超高压变质作用年代学成果,将南阿尔金高压超高压变质带的构造演化历史划分为5个阶段:1)大洋扩张阶段,时代介于622Ma~517Ma,形成了南阿尔金阿帕-茫崖蛇绿混杂岩带;2)洋壳俯冲阶段,≥517Ma~500Ma,形成了黄土泉O型埃达克岩:3)陆壳深俯冲阶段,在俯冲洋壳的拖曳作用下,南阿尔金地区发生了陆壳深俯冲作用,并广泛发育峰期变质时代为504Ma~487Ma的高压一超高压变质岩石及少量的C型埃达克岩;4)深俯冲陆壳板片断离并开始折返阶段:在460~451M或其稍前,深俯冲陆壳板片发生断离后折返,区内构造由碰撞挤压转换为后碰撞伸展体制,除了造成高压-超高压变质岩石发生麻粒岩相退变质作用外,由于应力释放以及慢源物质上涌提供热源,诱发了区域性地壳部分熔融,产生了广泛的过铝质$型花岗岩和裂谷型镁铁-超镁铁质岩(类似于双峰式火山岩),并在长沙沟形成了V-Ti-F©氧化物矿床;5)碰撞后伸展阶段,约在426Ma~385Ma期间深俯冲陆壳板片进一步折返,造成高压-超高压变质岩石普遍叠加了角闪岩相的退变质作用,并产生A型花岗质岩浆作用。关键词:南阿尔金,早古生代,花岗岩,岩浆作用,年代学,构造演化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点赞14 分享
评论 抢沙发
头像
欢迎您留下宝贵的见解!
提交
头像

昵称

取消
昵称表情代码图片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