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物史观中的身体思想研究

第1页 / 共196页

第2页 / 共196页

第3页 / 共196页

第4页 / 共196页

第5页 / 共196页

第6页 / 共196页

第7页 / 共196页
该文档为免费文档,您可直接下载完整版进行阅读
唯物史观中的身体思想研究-知知文库网
唯物史观中的身体思想研究
此内容为免费资源,请登录后查看
0
免费资源
© 版权声明
THE END
第一章古希腊时代的身体观念古希腊,作为西方文化的发祥地,现代诸多思想,即使是正相反对的,亦可从中找到它的萌芽和种子,关于身体的思想亦复如此。身体哲学在现代西方的兴起,与古希腊曾经有过的对身体的特别推崇不能说没有任何渊源关系,而理智形而上学对感性身体的贬黜和压杀,同样可以在古希腊思想中找到它的根据。正是如此,我们才会看到:在尼采那里,他既有对“酒神精神”的倍加赞赏,也有对苏格拉底、柏拉图伦理思想的发难。同样,在海德格尔那里,他既有对“柏拉图主义就是形而上学”的基本判断,也有对早期希腊人的生活方式的推崇和肯定。尼采和海德格尔的态度共同反映出这样一个基本的实情:前柏拉图时期的希腊思想和由柏拉图主义主导的希腊思想之间确乎有着巨大的差异。一古希腊文艺时代的身体观念思想史的研究表明,大约在公元前五世纪左右,希腊文化在雅典达到了它的黄金时期,即所谓伯里克里斯时代。也就在这个时代,希腊文化出现了重大转向:由原来传统思想转到自由批判,由文艺时代转到哲学时代。而就转向之前看,无论是在神话中,还是在体育竞技中,甚或是在诗歌、戏剧、雕刻、绘画、建造等艺术领域,希腊人都赋予了人的身体或人的生命以崇高的地位,雕刻艺术和戏剧中的悲剧尤其如此。下面我们主要考察希腊神话、雕刻和悲剧艺术中的身体观念。(一)希腊神话中的身体崇拜意识一个时代人们的精神价值观念总是与该时代的文化积淀有着本质重要的关联,早期希腊人对人的身体的特别推崇,是与他们当时作为主要文化积淀形式的神话是分不开的。希腊神话中蕴涵着浓郁的身体崇拜意识。1、希腊神话的产生和形成关于希腊神话,即使今天,我们仍然可能很难在其构成因子上把它与当时从东方传来的宗教和神话严格地分辨开来,同时,也很难说清楚它如何从它的前文明中演变而来,以致罗素在《西方哲学史》中对希腊文明在公元前8世纪的崛起发出这样感叹:在全部的历史里,最使人感到惊异或难于解说的莫过于希腊文明的突然兴起了。构成文明的大部分东西已经在埃及和美索不达米亚存在了好几千年,又从那里传播到了四邻的国家。但是其中却始终缺少若某些因素,直等到希腊人才把它们提供出来。①无论构成希腊文明的因子如何复杂,但希腊文明是希腊人自己的创造,这是没有疑问的。黑格尔在其《哲学史讲演录》中是这样解释的:固然,当时希腊人的许多东西来自东方,如叙利亚、埃及等。但是,那些外来的成分在希腊这里被大大地消融,被大大(英)罗素《西方哲学史》〔上卷),何兆武等译,商务印书馆,1991年,第24页。1地改变,它们被转化或造成了另外一个东西,而这个东西本质上是希腊人自己的。①如果就希腊文明的构成因子来看,情况确乎如此的话,那么就地缘上和某些文化形式上看,希腊文明的渊源可以上溯到克里特文明和迈锡尼文明,则是比较清楚的。我们这里的讨论是把希腊神话当作既有的前提,亦即从已经属于希腊人自己的神话出发。大体说来,还在希腊民族处在原始公社和氏族社会阶段,希腊人就己经有了一套丰富而完整的神话。当然,这套神话也是希腊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产物。起初,由于地理上相对分散的原因,早期希腊人的神话传说比较复杂,只是到后来随着希腊境内各个地区居民之间的经济、政治、文化交流的加强和城邦社会的产生,统一的希腊民族意识才逐渐形成。而与此相伴,希腊各地的神话也才趋于融合。“荷马史诗”和《神谱》可以看作是对希腊神话的系统整理。通过这一整理,最终形成了希腊大多数城邦共同信奉的奥林帕斯教。它以崇奉传说中居于奥林帕斯山上的12位主神而得名。这里,我们仅以“荷马史诗”为例来展开我们要讨论的问题。“荷马史诗”在希腊神话形成过程中无疑具有里程碑意义。这不仅因为史诗将早期些神话传说通过诗歌语言的形式保存下来,也因为这一“保存”作为历史选择的结果,其本身就是对希腊神话的整理和系统化。荷马,究竞是一个诗人还是系列诗人:史诗被写成定本的时间,究竞是在公元前八世纪还是在公元前六世纪左右,对于这类问题,我们愿意留给史学家去继续争论。不过,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那就是:荷马史诗从公元前九世纪就被希腊人以口头形式在民间广泛流传,对希腊人产生了重大影响。按照罗素的说法,特别是从比西斯垂塔斯开始执政以来(大约在公元前560),背诵着荷马,成为雅典青年教育的重要内容。⑧如果情形确如罗素说的那样,那么,现在的问题是,当时的雅典青年从荷马史诗中究竟受到了什么样的影响?显然,回答这个问题并不难,只稍看看后来希腊人在他们的生活中究竞表现出什么样的精神价值取向和特征,即可得出结论。如果我们承认后来希腊人在他们的生活中,特别是在文艺生活和创作方面(体育竞技、雕刻、绘画等方面)确乎表现出对身体的特别崇拜,那么,这也就说明“荷马史诗”中提供的各种神衹的形象和英雄的形象表达的不过是人对自己身体的崇拜(尽管有时采取的是“隐喻式”的表达)。而这也就是说,希腊神话中实际地蕴涵着身体崇拜意识。当然,问题的这样提出,是将“身体”在一个比较宽泛的意义上和始源上来理解的。如果说人的积极“在世”乃是通过身体形式来体现的,那么,注重人的现实生存、体验生活的各种疾苦和乐趣、感受死亡的威胁等等,本质上都是通过身体并为身体经验和身体行为来完成,亦即身体始终是各种生活形式的直接或间接的担当者。2、《伊利亚特》和《奥德赛》作品中的身体观念从《伊利亚特》和《奥德赛》两部作品看,史诗呈现了两个基本主题:第一是“神人同形”(anthropmorphism)。第二是“英雄业迹”(aristeia)。而这两个主题又是相通的。对“神人同形”,亚里士多德曾有过发生学的解释。他在《形而上学》中这样指出:我们远古的列祖把把他们世代相承的认识以神话形式递遗于后裔,说这些实体〔星辰)是诸神,神将全部自然的秘密封存在列宿之中。以后因维护礼法,劝诚民众以及其他实际作用,而神话形式的传说被逐渐扩充:他们以人或某些动物的形态叙拟诸神,他们更由此而踵事增华,竞为附厕。…他们识得了原始本体为诸神,人们当不能不惊心参见(德)黑格尔《哲学史讲演录》(第1卷),贺麟等译,商务印书馆,1995年,第158页。参见(英)罗素《西方哲学史》(上卷),何兆武等译,商务印书馆,1991年,第32页。2于此意,毋乃灵感之所启发,故能成此不朽之嘉言:并回想若每一学术,每一技艺,一代代或立或亡,或传或失,而这些观念恰像荒谷遗珍一直为我们保全到如今。上述所谓“以人或某些动物的形态叙拟诸神”,实际上就是我们今天用来概括希腊神话特征的“神人同形”论。这里,亚里士多德揭示了希腊原始思想的基本演进路径:从“天体神”到“人性神”。同时,他还认为这可能是一种教化功能的发明(“灵感之所启发”即“诗学”)。无疑,后面这一解释,或多或少带有理性探究和揣度之色彩。史诗中所表达的“神人同形”,无非包含如下两层基本意思:其一是说,居住在奥林帕斯山上的诸神与凡人在体形、相貌特征上没有区别,习惯近似,爱好相同。第二是说,诸神除了不会死亡以外,其余与人无异,他们也有“怨憎会”、“爱别离”和“求不得”等苦楚。两层意思实际上都表明,它是以人的身体为基准的。相貌特征,直接所指的是人的体态特征:而在始源的意义上,若无身体存在,也就无所谓“怨憎会”、“爱别离”、“求不得”等各种人生的苦楚。正是把肉体的存在看作是人的始源的存在,所以无论在《伊利亚特》还是在《奥德赛》中,诗人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点赞0 分享
相关推荐
评论 抢沙发
头像
欢迎您留下宝贵的见解!
提交
头像

昵称

取消
昵称表情代码图片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