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乡土散文的创作特点以沈从文《湘行散记》、刘亮程《一个人的村庄》为例内容摘要乡土文学的作品层出不穷。本论文以沈从文、刘亮程的乡土散文作为研究比较文本,通过对他们作品的分析,阐释乡土散文的创作内容离不开乡土里的一切,表现对象大同小异;在语言的表达上,方言俗语的运用是他们创作的最大共性,但因个体经历、时代背景、思想文化的差异又呈现出鲜明的个性语言特征:并从沈从文以清醒的文字回应着现代文明的冲击、刘亮程在哲学地治愈现代文明给乡村带来的“磨难”的不同态度上,似乎看到乡土散文未来的创作走向,必然是离不开新农村的建设精神。关键词:沈从文刘亮程乡土散文创作特点新农村建设AbstractThere are endless works of local literature.In this paper,ShenCongwen and Liu Liangcheng's local prose are taken as comparative texts.Through the analysis of their works,the author explains that the contentof local prose can not be separated from everything in the local area,andthe objects of expression are similar to each other.In terms of languageexpression,the use of dialect and colloquial expressions is the greatestcommonness of their creation,but because of the differences in personalexperience,background of the times and ideology and culture,theypresent a fresh appearance.From Shen Congwen's sober wordsresponding to the impact of modern civilization and Liu Liangcheng'sdifferent attitudes towards philosophically curing the "tribulations"brought by modern civilization to the countryside,it seems that the futuredirection of local prose creation is bound to be inseparable from the spiritof building a new countryside.Key words:Shen CongwenLiu Liangcheng Local prosecreative characteristicsnew rural construction目录绪论.1一、乡士散文的创作内容…3(一)乡村不变的景、物、人3(二)乡土生活的回忆与当下现实,4(三)作家的生命体验与情感期待.5二、乡土散文的语言风格…。7(一)俗白有趣的地方语言….7(二)典雅哲学的个性语言…8(三)朴实的语言还原真情实感.9三、研究乡土散文创作特点的意义…0(一)个体作家创作对乡土散文的启示…10(二)记录、保护、传承地方文化.11(三)新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给乡土散文创作提供广阔空间11四、结语….13注释….14参考文献…15致谢绪论在《现代汉语词典》里,“乡土”译为:本乡本土,人们出生的故乡。上个世纪20年代,现代文坛上涌现了一批年轻的农村作家,他们的创作受到鲁迅先生的“人”的启蒙思想影响,多以农村生活为题材、以农民疾苦为主要内容,这类文学作品在当时被归为“乡土文学”。此后,“乡土文学”的内涵不断被学者们充实与发展,陈继会先生在新时期背景下,把“乡土文学”分为广义和狭义两类,广义是指包括农村生活和土地的描写,狭义则是指只描写作家故乡故土。“乡土”一词本身就具有丰富的故事性和多样性,而散文又是最自由的文体之一,它综合了多样的表达方式,颇受文人的青睐。早在二三十年代,鲁迅、周作人、沈从文、废名等作家就活跃在乡土散文这一领域上,他们以故乡为纸、以人性为墨,为乡土散文奠定了理性而悲情的美学基调:紧接着以萧红为代表的东北作家又创作了大批以“怀乡”为主题的散文作品:在新时期,以汪曾祺、贾平凹、韩少功、陆文夫、刘亮程为代表的群体作家涌现,他们的创作风格灵活多样,在抒发自己浓重的乡愁情感之外,还包含着对人性意识、生命存在、生态环境、民族文化、情感期盼等方面的理性思考,促进了乡土散文的蓬勃发展。乡土散文里描绘过的土地数不胜数,鲁迅笔下的绍兴、沈从文的湘西、贾平凹的商州、刘亮程的新疆村庄,无不是在声嘶力竭地诉说着“乡愁”。本论文将选取同是从大西部走出来的两位乡土作家一一沈从文、刘亮程的作品进行研究,他们都曾在城市里生活过,但他们始终做不到真正融入都市生活。乡村,那一个与现代都市文明有着明显差别的地方,才是他们身体与心灵的最终落脚点。他们有一个共同的身份一一“城裔农家”,沈从文的小说《边城》是描写湘西世界永不褪色的经典,而散文《湘西》则成了人心向往的桃花源:曾被誉为“乡村哲学家”的后起之秀的刘亮程,他就像是一位“麦田的守望者”,在《一个人的村庄》里辗转徘徊,写出了极具独特个性和哲学意味的生命体验。如果说沈从文的《湘西》是充满诗情画意的田园牧歌,那么刘亮程《一个人的村庄》则是一场透过乡土事物看到生命本质的哲学思考。他们把同一种对故乡的情感倾注于笔尖,却又因着时代背景、个性、生命体验的不同而呈现出鲜明的作品风格。不少学者早已将他们的文学作品分别进行过系统化分析,在湘西/黄沙梁村庄的乡村形态、内容题材、民俗风情、语言风格、情感等方面都有过专门的研究论述,本论文将选取这两位乡土作家、以《湘行散记》《一个人的村庄》为研究文本,从他们的创作内容、诗意、哲学的语言风格、表达情感等方面,探讨作家在怀旧、现实、抒情等第1页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