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社区治理中居民参情况的调查一、调查背景与目的在社会迈入社会主义新时代的背景下,强调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新格局,促进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社区作为社会的基本单元,是社会治理的“前哨堡垒”,也是政策落实的“最后一公里”,本文以武汉市蔡甸区临漳社区为例,通过文献研究法、问卷调查法和实地调查等方法对临漳社区居民参与社区治理状况进行分析,近年来,临漳社区居民参与社区治理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依旧存在某些问题,深入剖析问题产生的原因,并结合临漳社区实际情况提出相应的举措,来有效地提升社区治理中居民的参与度。二、调查时间2023年4月至2023年5月三、调查方式调查方式为文献法、问卷法,参考文献如下:[1]郑祎晨.城市社区治理创新影响因素分析D].福建农林大学,2022[2]袁瑜.社会资本对城市居民参与社区治理影响的实证研究D].吉林大学,2020.[3]毛伟.新时代城市社区网格化管理研究D].山西财经大学,2021.四、调查地点武汉市五、调查单位部门武汉市蔡甸区临漳社区六、调查内容通过文献法、问卷调查、实地调查等方法对蔡甸区临漳社区治理中的居民参与状况进行调查,在调查中,发现仍然存在一系列的问题,对于目前存在的问题,需要深入挖掘其原因,以便缓解或解决,更进一步的提升社区治理中居民参与度。以下是临漳社区治理中居民参与存在的问题。(一)武汉市蔡甸区城中村治安管理存在的问题1.参与体系和机制不健全经调查,临漳社区居民参与社区治理的渠道单调,最常见的渠道为参与相关组织活动,临漳社区居民参与通常都是社区工作人员组织会议讲座、举办各种活动。方式稀少且单调,传播广度和影响深度也有限。在对临漳社区居民获得社区活动信息的途径进行调查时,调查数据显示,有33.8%的居民是通过信息公开栏获取的:有38.3%的居民是通过微信群或者公众号获取的:有21.7%的居民是通过邻居、朋友告知而获取的:有6.2%的居民不知道如何获取社区信息。由此可知,居民获得社区信息的渠道不多。在对居民调查社区做出某些决策时是否否征求过意见,75.8%的居民表示从来没有过,不管是打电话询问、上门访问还是网络询问,都没有被征求过,虽然存在主观忽视、错过的原因,但主要还是在客观上:14%的居民表示在微信群以及公众号中有过相关意见或者建议的询问,但是也很少会发表,大多视而不见。2.居民参与社区治理的主动性不高根据调查问卷数据显示,关于居民参与社区治理的原因的调查结果,有41.5%的居民参与是因为此项社区事务与自身的利益相关,如果与自身的利益无关就不会去参与。有19.6%的居民是被邻居、朋友或者社区工作者邀请,或者是从众心理。有31.9%的居民是因为参与社区事务可以获得相关礼品,为了礼品而去参与,并且一点也不关心到底是什么社区事务。仅有7%的居民是自愿参与的。因此,由数据可知,绝大多数居民参与社区事务的主动性很低。大多数居民更愿意参加与自身有直接利益关系的事务,并且绝大多数中青年面对生活和工作的压力,没有多余的时间和精力再去参与社区治理。3.居民参与社区治理的积极性不高居民参与社区治理的积极性不高。仍然有大多数居民存在“社区事务与我无关”、“参与就是浪费时间”、“政府、社区管就好”等想法,他们没有意识到,自己是社区的一份子,参与社区治理会提高社区治理水平,从而促进居民幸福生活。经过调查发现,居民参与社区治理的意愿与居民年龄、学历、政治面貌、居住时长、工作结构以及对社区的认同程度等因素有关。尤其是对社区的共同体意识,也就是归属感。归属感的建立需要居民提高自己的主人翁意识,以积极参与社区治理作为维护自身权益的重要手段。在临漳社区进行访谈时,社区委员会李阿姨向笔者说道,她在社区生活了45年,工作了23年,现在越做越来劲,因为把社区都当成了家,产生了浓厚的感情,也就是有了归属感。然而有些居住时间短的租客,随时可能搬走,没有认同感,因此参与社区治理的意愿也极低。(二)提升社区治理中居民参与度的主要举措1.建立健全居民参与社区治理的机制与体系在当今“大社会,小政府”的理念下,尊重鼓励居民参与城市社区治理是发展多元主体协同共治的趋势。社区治理应该遵从“推动治理重心下移,使基层有人有权有物”的基本思路。第一,基层政府需要把握自己的角色,简政放权,进行职能的转变。需要理清基层组织、社会自治组织和居民这三者的关系。并且按照实际情况,基层政府适度的将权力下放给居民委员会,居民委员会再将权力下放给居民。政府向居委会提供资金、政策、人才等,居委会合理利用资源,引导社区正常运行,推动社区治理向前发展,并且通过一些激励手段来吸引社区居民参与社区治理,提高他们的积极性。第二,完善激励制度。激励制度能够激发人的动机,从而调动其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需要加强激励制度的反馈,对于工作成绩优异的政府、社区工作人员,可以进行评奖评优、提高工资待遇、发放奖金、给予餐食补助等等。来调动他们工作的热情,使得更好地去进行工作。对于一些表现出色的居民,也可以发放发放奖金、赠送礼品、颁发荣誉证书,比如“优秀志愿者”、“最美楼长”、“卫生清洁户”、“五好家庭”等等,第三,建立完善民主监督制度。居委会要定期开展居民代表大会,向居民介绍阶段性的工作情况、社区发展的现状、社区未来发展的趋势等,让居民对居委会进行监督,如若发现居委会工作存在的问题,及时指出并要求改正。同时,监督居委会服务的质量、态度以及效率。使居委会在监督中成长。2.提高社区居民的主人翁意识健康的社区发展需要每一位社区居民的参与。培养并树立社区居民的主人翁意识,让参与成为一种共识,首先就要在居民中做好宣传工作,让其意识到社区的发展建设与自己息息相关。可以通过举办座谈会,做好宣传活动,让居民意识到自己参与社区治理的重要性,告知参与渠道,向他们普及一些社会治理的知识,提高他们的主人翁意识。可以多听取群众的意见,并实施,给予居民正向反馈,提高参与积极性。党政部门在参与社区治理中应该起到引领作用,带动居民参与。随着居民主人翁意识的不断增强,做到真正融入社区,获得归属感和认同感,参与社区治理的积极性自然而然就提高了。3.提高居民参与能力培育社区共同体意识,提高居民参与意识受居民文化程度较低、参与意识薄弱等个人因素,在面对一些议题时,或丧失该有的话语权,职能被动地接受最终决议,进而使居民参与社区治理方式呈现出被动式参与和配合式参与两种未解决这个问题,就需要加强居民素质教育培养,提高居民参与能力。一方面,政府和社区可以开放图书馆,免费向居民提供相关书籍:可以邀请相关方面的专家进行讲座,分享专家所积累的经验以及一些专业知识:可以开展培训,帮助居民提高社区治理所需要的能力,包括沟通交流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学习社区治理相关的技能和方法。4.丰富居民参与形式、拓宽治理途径建立网络交流平台:运用互联网,建立微信群、公众号、QQ群等,能够高效、省时、省力地传递信息。方便居民无时无刻关注社区实时情况,了解相关信息。同时,在网络平台上提供居民表达民意的渠道,方便居民提出自己的意见或者建议,方便社区及时了解到居民的想法,及时处理。灵活运用网络软件,如腾讯会议、钉钉、电子邮箱等,促进居民与居民之间,居民与社区之间,社区与政府之间的沟通与交流。丰富居民参与形式:居民在社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