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媒体环境下大学生党建工作创新策略研究摘要:各种新型媒体的出现,对高等院校大学生的学习、工作和生活都有着巨大影响,并使高等院校大学生党建工作的社会氛围出现了重要变化,所以在全媒体环境下,完善和提升高等院校的党建工作,无疑是一项创新行动。只有立足于中国当代全媒体环境的重大背景,针对新传媒时期的中国高校大学生党的建设工作,完善全媒体环境下中国高校大学生党建工作管理体系,才能实现党建工作的新发展。关键词:全媒体环境:大学生;党建工作高校大学生党建工作是新时期培养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重要手段。通过党的领导,全面落实党的方针政策,可以让大学生自身建设全面健康地发展,更可以实现高等教育学生自身建设科学发展,让广大大学生为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做出积极奉献,同时对党自身建设发挥大有裨益,所以应该将之充分的关注起来、贯彻落实下去。近些年,国家信息运用网络也在逐步推动党的建设工作向信息化、技术化改革与发展,尤其针对在全媒体网络时代,新时期需要有创新发展空间,对高校大学生党的建设工作来说更需要通过运用新媒体,加以不断创新改进,使高校大学生党的建设工作向纵深发展不单单是当前中国共产党目前面对的一项任务,也成为了一种评价当前中国共产党执政水平的时代指标。一、全媒体环境下高校大学生党建工作的特点分析(一)党建渠道更加畅通新媒体作为传递资讯的新型载体畅通了全国高校大学生党建工作途径,大学生们能够使用手中的手机、平板、计算机等电子设备,随时查阅新闻资讯、检索各类资源等,从而冲破了中国传统新闻媒体对时效空间的严苛规定与约束。在新媒体发展以前,全国高校大学生党建工作一直有时间空间的限制,而如今随着新媒体的快速发展已经冲破了这个束缚。媒体讲究及时性,这主要体现在时间与空间两个方面:由于网络平台的大环境相对自由,从而冲破了高校大学生党建工作的时间时限约束。如果全国所有院校的大学生党员们意见实现统一,就能够使用学校与网络平台进行党建工作材料的互联互通和资源共享。在全媒体环境下,党建工作者能与高校学生快速方便地沟通对当下党建工作的意见与看法,从而拓展党建工作中的局限视野。全媒体环境所具有的开放性和包容性,让它逐渐成为高校大学生党建工作的全新平台。(二)媒体和受众之间的信息传递具有双向性高校大学生党建工作人员作为消息传播的主体,可以发布和传递党建新闻消息、党建宣传消息等。所在院校的大学生是消息传播的客体,消息客体接收主体在党建工作中发布和传递的消息,是消息主体的主要受众。在新兴网络技术出现以前,主客体交往因受时间距离的限制,并不能实现有效交流。但如今二者已经冲破了藩篱,主客体的边界已然模糊,而且也能够彼此转化。同时他们手里的电子信息工具也更加多样,而非强制性实名制的规定使得大学生们敢于在网络上就不同信息领域发表自己的真知灼见,同时也能够相互进行更加热烈的探讨,实现良性沟通。某种程度上,人人都可以作为消息的发出人、传播者和接受者,使消息传递的方法从原有的线性叙述和简单式转化为立体式发表和双方式互动性沟通,在此基础上高校与党建人员更能了解当代大学生及其党员干部的实际感受,从而大大降低了以往参与党建项目的审批办理难度,也凸显了消息的发出人和传递者之间的互动性,实现了由被动接受变为了主动参与。(三)党建工作的开展更加便捷在全球范围内,网络通信技术、新一代媒体设备和移动平台等电子设备已然获得长足进步与发展,除了计算机的内存日益扩大,还产生了云端储存的新型技术手段,这些无疑为数据的存取提供方便,加之当代大学生能够熟练地使用资料检索程序,这对高校大学生党建工作的顺利开展有着重大作用。党建人员和高校党员干部均能够通过新兴网络依据自己需要对以往的党务党建档案、资料、数据等进行检索,并可以在授权以后通过新型信息技术对资料的内容加以调整和更新,以提高资料检索的科学性和准确度,从而达到资料检索的普遍性与便捷性。全媒介时代打造的大学生党建服务,突破了以往利用报刊、电视、网络、会议、档案室、办公室等传播信息的局限,它仅需要借助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等便携型电子通信设备就能完成服务。它的受众范围由以往的固定大多数转化为现在的不稳定大多数,是一个历史性的突破。二、全媒体环境下高校大学生党建工作的挑战与机遇(一)党建工作面临的挑战1.多元化价值观的冲击在全媒体环境下,信息的传递方式更加多样化,导致不同时期、各种社会文化、各个层次的价值理念会以多角度、多方向立体式的方法大量进入到各种社交软件中,直接影响和改造着中国传统的以单向途径树立价值理念主导的传统单一的价值观。在过去,中国高校大学生党建工作的开展大多通过研讨会、讲座、学校直播等传统媒体形式,传播途径与内容都更加单向。在当今的新媒介时代,多元化意识形态的冲击和将彻底改变党建工作的进行模式和过程。对于信息海洋,如果缺乏辨识能力,就很易引起学生思维紊乱,致使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歪曲,从而误导甚至曲解了建党教育的重要性,妨碍高校大学生党建教育工作的顺利开展。2.由网络舆情所产生的风险因为新兴传媒平台的应用门槛较低,且能够被民众大范围和高频的应用,因此各类资讯以网络为主要媒介被快速和广泛地传播,随之而来的必然便是产生的舆情危机。媒体借助网络将消息迅速扩散至社会各处,人们足不出户就能了解事物的最近趋势并进行评论,此时此刻舆情扩散便发生了,也将进一步发酵。在舆情的扩散期间如果没有一家主流媒体站出来披露真相,就会引发社会的舆情危机事件,从而动摇高校大学生党建教育的主体作用,造成无法估量的其他严重后果。3.全媒体环境下的网络安全问题全媒体环境下,足不出户人们便可以通过刷手机关注身边小事、国家大事乃至全球重大事件,但难免也会接收到某些和当前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一致的意识形态,妄图破坏我国的社会主义体制,传播谎言和威胁论企图蛊惑人心,严重破坏我党的声誉。高等学校既是培育社会主义接班人的摇篮,也是焕发新思路、提炼新思想新问题的好地方,但倘若部分大学生的党性观念太淡薄,政治思想还不牢固,就将严重危害高校大学生党建的进行。所以,高校大学生党建工作的过程中必须时时保持警惕,捍卫中国共产党的良好形象。(二)全媒体环境下高校大学生党建工作的机遇1.党建工作的受众更加广泛传统高校大学生党建工作的主要受众人群仅限于班级和学校,而传递信息的途径则主要是通过人员传达的工作方式进行,传播的维度也相对单调。面对当前的全媒体环境,学校宣传方式也越来越多样化,通过各种社交媒体将高校大学生党建事业的相关流程和任务,用通俗易懂的形式对高校的全体学生展开宣传,而且没有时间空间的限制,方便学生后续翻阅,通过这些形式使学生们能够积极地响应并投入到党的建设事业中。拓宽了高校党建的受众人群,并激发了高校学生从事党建工作的热情,解除了他们所学专业、所属班级等条条框框的约束,拥有了广阔的学生群体基础,从而促进高校大学生党建事业的长期稳定与有序地开展。2.党建工作的传播渠道更加多元化网络和智能电子产品的不断革新使新媒体迅速兴起,现在人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都离不开社交媒体等新兴的媒体平台,对高等教育来说也是这样。因此,高校党建工作也需要随着技术的进步,革新自身,在党建的发展进程中利用微信开设高等学校官方党建公共账号、发布学校党建微博、发布党建短视频等,对于推广学校党建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