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页 / 共17页

第2页 / 共17页

第3页 / 共17页

第4页 / 共17页

第5页 / 共17页

第6页 / 共17页

第7页 / 共17页

第8页 / 共17页
试读已结束,还剩9页,您可下载完整版后进行离线阅读
由《朱子语类·论文》看南宋语录体文话的内涵与特征此内容为付费资源,请付费后查看
黄金会员免费钻石会员免费
付费资源
© 版权声明
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允许请勿转载。
THE END
绪论语录体是一种特殊的著述体式,也是一种有着古老传统的著述方式。在古代,“语录”是社交语言生活实践(如演讲、宣教和道教)的言语产物,是某人或某个团体的讲话的记录或者摘录,“语录”就是通过学子或信众对师长言行的记录,亦或是摘录的方式呈现的,其内容往往与师长的训诚互相参照,其结构与形式依靠和“语录”所记录内容的互文所得出的一种新的表达方式就形成了我们常说的“语录体”。在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语言与行文都力求狂欢化,“语录”的概念在历史上已经扩展到从最高圣人的论述到每个人都能产生和发布的信息。在中国传统文学史上,“语录体”是极其重要且独具特色的一种文体。它从内容上往往不拘一格,哪怕只记录只言片语,也可不重文墨,不论章回语法,往往上下文在语义上没有任何联系,有可能是门人弟子对师长言行的记录,也可能是信众对佛法、道法的参悟,我国传统的几大派系读本中都出现过“语录体”的表达形式,但是,对其记录内容编纂成集,像大儒高僧的著作经典一般在学子或信众中间广为流传的现象一经出现,就成为了我国文学史上值得关注的学术本文将通过中国古代语录体的发展历程及其时代特征、朱熹的文学理论成就概况、《朱子语类·论文》的艺术特征和《朱子语类·论文》的思想内涵等方面来详细阐述南宋语录体文话的内涵与特征。一、中国古代语录体的发展历程及其时代特征纵观我国文学发展历程,先秦时期出现的诸子语录、唐朝出现的禅宗语录、宋朝出现的宋代语录以及近代的红色革命语录,均有清晰的社会环境变革的轨迹,本文以下阐述中将试着将不同历史时期的“语录体”加以梳理,力求呈现出其在不同的发展历程及其时代特征。(一)先秦诸子语录春秋战国时期,礼崩乐坏,周天子的统治仅名存却实亡,礼乐制度逐渐瓦解崩塌,社会阶层也发生了新的变化。最初生活在下层阶级的“士”阶层迅速扩大,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