秸秆生物质活性炭的制备及活性评价

第1页 / 共138页

第2页 / 共138页

第3页 / 共138页

第4页 / 共138页

第5页 / 共138页

第6页 / 共138页

第7页 / 共138页

第8页 / 共138页
试读已结束,还剩130页,您可下载完整版后进行离线阅读
秸秆生物质活性炭的制备及活性评价-知知文库网
秸秆生物质活性炭的制备及活性评价
此内容为付费资源,请付费后查看
10
限时特惠
20
立即购买
您当前未登录!建议登陆后购买,可保存购买订单
付费资源
© 版权声明
THE END
(3)考察了不同反应工艺条件对微波煤质基催化剂协同净化HCN、COS和CS2的影响。研究发现,较高的反应温度会加速催化反应的速率,导致快速失活:较低反应的温度没有达到催化剂活性组分的起活温度,导致脱除效率不高。较高的相对湿度会抑制HCN、COS和CS2在催化剂表面水解中心的分布:较低的相对湿度无法提供足够的水解基团。使用氮气进行吹扫捕集、利用水洗作用以及微波加热(Microwave heating)这几种方法可以对催化剂再生进行详细研究。经过对实验数据分析可得,使用氮气进行吹扫捕集能够让催化剂的活性得到良好的恢复。这种方法在温度太低的时候,绝大部分的硫酸盐尚未分解:而在温度过高且氧气不足的情况下,A2O,会和C发生反应导致活性组分的消耗和吸附性能的下降。(4)采用理论计算方法,通过石墨烯模拟活性炭载体,研究HCN、COS、CS2和HO的竞争吸附关系。研究表明,当HCN、COS、CS2和HO单独吸附时,均为化学吸附:当HzO存在时,会促进HCN、COS、CS2在载体表面的吸附。通过研究HCN、COS、CS2与H2O在Al2O(110)表面的竞争吸附过程,可以发现,HO优先吸附然后再分别与HCN、COS以及CS2形成稳定的体系结构。通过对HO分子解离构型的探究,可以发现HCN、COS和CS2与H2O同时存在时优先发生H20的解离。(5)通过理论计算方法详细地阐述了HCN、COS和CS2在Al2O(110)表面的催化水解过程。HCN的催化水解过程中C原子夺取A12O3分子中的O形成C-O键,以及产物NH分子中H-N键的形成过程是HCN在AlO,(110)表层进行的催化水解。氧硫化碳这一过程中,将H0分子内的0夺走,进而形成了C-0键,以及C-S键的断裂过程为关键步骤。CS2的催化水解过程中的C夺取Al2O3中的O,形成C-O键,以及H=S键的形成过程为控制步骤,其水解产物氧硫化碳和进气中的氧硫化碳在氧化铝的表层进一步产生了催化水解。关键词:炭基催化剂:氰化氢:羰基硫:二硫化碳:反应机理0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点赞0 分享
评论 抢沙发
头像
欢迎您留下宝贵的见解!
提交
头像

昵称

取消
昵称表情代码图片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