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泌体源性miRNAs在类风湿关节炎中的作用及机制研究

第1页 / 共106页

第2页 / 共106页

第3页 / 共106页

第4页 / 共106页

第5页 / 共106页

第6页 / 共106页

第7页 / 共106页

第8页 / 共106页
试读已结束,还剩98页,您可下载完整版后进行离线阅读
外泌体源性miRNAs在类风湿关节炎中的作用及机制研究-知知文库网
外泌体源性miRNAs在类风湿关节炎中的作用及机制研究
此内容为付费资源,请付费后查看
10
限时特惠
20
立即购买
您当前未登录!建议登陆后购买,可保存购买订单
付费资源
© 版权声明
THE END
近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的进步与发展,非编码RNA逐渐被人们所认识,其中包括微小RNAs(microRNAs,miRNAs)、长链非编码RNA(Long noncoding RNA,IncRNA)、环状RNA(circular RNA,circRNA)等。这些分子的发现有助于进一步揭示RA的发病机制,寻找新的诊断方法和治疗靶点,在疾病早期就能对疾病做出正确的诊断,及时给予有效的个体化治疗,对改善疾病的预后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非编码RNA的表达具有时间与空间特异性,在不同疾病、不同细胞及亚细胞结构中的特定表达谱不一,因此其生物学作用广泛,参与细胞增殖与分化、炎症反应、免疫紊乱、肿瘤发生等复杂生物学过程的调控。MiRNAs是一种具有18-25个核苷酸长度的内源性单链非编码RNA,进化保守,能够与信使RNA(mRNA)的3'非编码区(Untranscriptional region,UTR)结合,促进mRNAs的降解或在转录后水平抑制mRNAs的基因表达。MiRNAs的调控作用非常广泛且精准,并具有空间特异性和时间特异性,参与维持免疫稳态,调控固有免疫和和获得性免疫应答等各种生物学过程。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miRNAs在多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如SLE、RA、系统性硬化症和皮肌炎)中具有重要调控作用,成为自身免疫相关疾病的理想生物标记物。研究发现,niRNAs可以通过外泌体等形式传递给靶细胞,参与调控细胞间通讯。外泌体源性niRNAs在肿瘤、自身免疫病炎症性疾病中的作用引起广泛关注。一些研究明确的外泌体miRNAs成为疾病诊断与指标的理想生物标记物。外泌体是细胞内起源的细胞外囊泡,直径为30-150加m,包含脂质、蛋白质、miRNAs、mRNAs和长链非编码RNAs等多种生物活性成分。外泌体广泛存在于血液、尿液、关节液、脑脊液、腹水、乳汁等多种体液中,以旁分泌或者远距离传输的方式将其内在的活性物质传输到靶细胞,介导细胞与细胞之间的通讯。外泌体不仅涉及正常细胞的生理活动,而且涉及多种病理生理活动。研究表明,外泌体在多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包括RA、SLE、pSS等多种疾病中发挥免疫调节的作用。同时外泌体可以携带特定的脂质、蛋白质、RNA、细胞特异性标志物以及药物等,可以用于疾病的诊断和治疗。近年来,外泌体源性非编码RNAs成为自身免疫病基因表达调控研究领域的热点。但是,外泌体源性miRNAs在RA中的作用鲜有报道。单核巨噬细胞是固有免疫与适应性免疫应答的“桥梁”,在RA炎症与免疫调控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研究表明,巨噬细胞能够通过旁分泌或外分泌方式释放外泌体,这些外泌体携带的miRNAs等生物活性物质参与介导单核-巨噬细胞与其他细胞间的通讯,影响炎症与免疫反应。因此,明确外泌体源性miRNAs在RA巨噬细胞中的作用及可能机制对于RA发病机制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的意义,也可以为RA的诊断、预后评价及靶向治疗提供新的生物标记物。研究目的: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点赞12 分享
评论 抢沙发
头像
欢迎您留下宝贵的见解!
提交
头像

昵称

取消
昵称表情代码图片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