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页 / 共47页

第2页 / 共47页

第3页 / 共47页

第4页 / 共47页

第5页 / 共47页

第6页 / 共47页

第7页 / 共47页

第8页 / 共47页
试读已结束,还剩39页,您可下载完整版后进行离线阅读
加味小柴胡汤联合索拉非尼治疗中晚期原发性肝癌的临床观察此内容为付费资源,请付费后查看
黄金会员免费钻石会员免费
付费资源
© 版权声明
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允许请勿转载。
THE END
摘要研究目的:本文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通过对比加味小柴胡汤联合索拉非尼,与单用索拉非尼,观察其对中晚期原发性肝癌的疗效,评估中药联合索拉非尼对治疗中晚期原发性肝癌的疗效、不良反应,安全性,为中医药联合索拉非尼等靶向药物提供一定的临床依据。资料与方法:本研究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方法,纳入2018.9至2020.9于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住院及门诊治疗的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共53例,其中中药联合索拉非尼组(简称中药联合组)27例:索拉非尼靶向组26例:实验组给予索拉非尼400g,每日2次,同时给予加味小柴胡汤为基本方的辩证中药汤剂口服,靶向组给予口服索拉非尼400mg,每日2次。2月后对入组患者进行随访,共观察2周期(2个月),通过影像学检查评价肿瘤控制情况(DCR、ORR),通过监测生化指标评价联合用药的安全性,依据美国国立癌症中心制定的不良反应评价标准(CTCAE.5.0)监测服用索拉非尼发生过程中的不良反应。研究结果:1.临床资料基线资料:两组间比较,性别、年龄、烟酒史、肝炎病史、肝硬化、ECOG体能(PS)评分、门脉癌栓、肝外转移、BCLC分期、Child-Pugh分级、腹水、高血压、治疗前安全性指标(血常规、肝肾功、凝血功能)既往治疗,AFP,中医症候方面经基线对比分析,两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即两组间基线资料一致,具有可比性。2.疗效观察指标:(1)中医症候等级:中药联合组及靶向组治疗后患者8组中医证候均较治疗前有改善:其中中药联合组在胸闷太息、纳呆、食少、情志抑郁、恶心呕吐5组证候上改善明显,差异显著(P<0.05),右胁痛、神疲乏力、腹胀3组证候较前有所改善,但差异不显著(P>0.05):靶向组在纳呆、食少2组证候上改善明显,差异显著(P<0.05):右胁痛、胸闷太息、情志抑郁、恶心呕吐、腹胀5组证候上有所改善,但差异不显著(P>0.05),神疲乏力较前有所变差,但差异不显著(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组间对比,胸闷太息、情志抑郁、恶心呕吐改善情况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2)疗效分析:中药联合组ORR、DCR分别为51.85%,85.19%,靶向组ORR、DCR分别为50.00%,80.77%,中药联合组略高于靶向组,但差异不显著(P>0.05)。(3)Child-Pugh分级:中药联合组治疗后组内对比,Child-Pugh分级较前显著提高(P<0.05):靶向组治疗后组内对比,Child-.Pugh分级较前有所提高,提高不显著(P>0.05):治疗后两组组间对比,中药联合组较靶向组Child-.Pugh分级显著提高(P<0.05)。(4)AFP:中药联合组治疗后组内对比,AFP较前显著下降(P<0.05),靶向组治疗后组内对比,AFP较前有所下降,下降不显著(P>0.05),治疗后两组组间对比,中药联合组AFP较靶向组有所下降,但差异不显著(P>0.05)。3.毒副反应:两组组间对比,中药联合组手足皮肤综合征、腹泻、高血压、口腔溃疡4组的发生及严重程度较靶向组更低,差异显著(P<0.05):中药联合组皮疹、鼻出血、蛋白尿3组的发生及严重程度较靶向组较低,但差异不显著(P>0.05)。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