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a在CHC治疗中的效果,尤其是与利巴韦林联合应用时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不仅如此,长效FN对难治性CHC也能显著提高持续应答率,且不增加副反应。1.聚乙二醇化干扰素(PEG-IFN)为了增加FN在体内的半衰期,现在广泛采用聚乙二醇(PEG)修饰法将无生物活性的PEG与干扰素连接,改变药物代谢动力学特性,减缓排泄速度,延长半衰期,同时还缩小了体内血药峰谷浓度差。目前已上市的有PEG-IFNa-2a和PEG-IFNa-2b多项临床研究表明PEG-FN治疗乙型肝炎患者效果要优于拉米夫定,并且对拉米夫定耐受的患者仍然有效。PEG-FNa-2b治疗丙型肝炎也获得满意效果,在治疗4周转阴的患者92%可获得SVR,治疗12周转阴的患者87%可获得SVR,1.2人血清白蛋白融合干扰素(HSA-IFN)人血清白蛋白(HSA)是非糖基化蛋白,肾清除率非常低,体内半衰期为14-20天。HSA一FN就是运用生物工程技术,通过构建编码HSA和FN的融合基因并在载体中获得高效表达而成,是长效干扰素的另一个发展方向。药动学实验发现HSA-IFN在猕猴体内的半衰期达40-70小时,约为普通的FN的10-15倍,是PEG一FN的2倍,一次给药后14天血液中仍然能检测到药物:在人体内的半衰期可达140小时以上。给药间隔时间为2-4周。HSA-lFN的抗丙肝治疗已进入临床实验,Bain等每2周给药一次,其抗HCV作用最好,给药4wk后HCV RNA明显降低。有望替代普通干扰索用于乙型、丙型肝炎等的治疗。其注射频率可以从普通干扰素的每天1次或每周3次减少到每两周1次。对于疗程长达612周的病毒性肝炎等的治疗。注射频率大幅度减少将极大地方便患者:同时长效干扰素所提供的较为稳定的血药浓度也将提高疗效,减少不良反应。药效学实验表明[PEG-IFN a-2b]可明显抑制HCV的复制,其抗病毒作用甚至比PEG-IFN a-2a更强。1.3干扰素脂质体脂质体是天然磷脂分子层膜结构微球体,通过相应的化学工艺用脂质体包封药物后,能增加其稳定性,延缓代谢,延长半衰期(为普通干扰素的2一4倍),提高血药浓度,并且还具有一定的靶向功能,减少不良反应。近年发展起来的受体介导的脂质体技术能明显增加其特异性及靶向性,如杜施霖等通过构建针对大鼠肝星状细胞受体介导的靶向脂质体,观察发现包裹FN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