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页 / 共10页

第2页 / 共10页

第3页 / 共10页

第4页 / 共10页

第5页 / 共10页

第6页 / 共10页

第7页 / 共10页
试读已结束,还剩3页,您可下载完整版后进行离线阅读
《儒林外史》中的母亲形象及其对当代家庭教育的启示此内容为付费资源,请付费后查看
黄金会员免费钻石会员免费
付费资源
© 版权声明
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允许请勿转载。
THE END
《儒林外史〉中的母亲形象及其对当代家庭教育的启示摘要母亲形象是女性形象分析中的一个重要的分支,在中国古典文化中便多有涉及,母亲作为和子女联系最为紧密之人,天然具备教育职能。《儒林外史》承袭了中国古典文化中对母亲形象的塑造并加以改进,可以划分为三种不同的类型:一是深明大义的贤母,其特征是聪慧明礼,具有独特的眼光和正确的教育方法,为子女的成长提供良性的环境和恰到好处的帮助:二是能力欠缺的愚母,其特征是个人思维认知具有局限性,不能很好的承担母亲的教导职责;三是教子严苛的严母,其特征是虽然具备一定的学识和教育的方法与理念,但教育过程中过于严苛,教育行为呈现功利化特点。三类母亲的自身特征深刻影响了子女的发展道路,为当代母亲在家庭教育中如何构建良性的家庭关系提供了借鉴与启示。关键词:《儒林外史》:母亲:当代家庭教育目录引言…第1章中国古典文化中的母亲形象及其职能…1.1中国古典文化中著名的母亲形象1.2中国古典文化中母亲的职能第2章《儒林外史》中的母亲形象的特征.22.1《儒林外史》中母亲形象的共同特征.22.2《儒林外史》中母亲形象的差异性22.2.1深明大义的贤母…22.2.2能力欠缺的愚母.22.2.3教子严苛的严母.….3第3章《儒林外史》中母亲形象对子女的影响.43.1影响子女的性格与人品…43.2影响子女的前途与命运…43.3影响子女的情绪与健康5第4章《儒林外史》中的母亲形象对当代家庭教育的启示.54.1重视母亲的特殊作用.54.2提高母亲的综合素质.….64.3建全社会保障机制6结论.7参考文献.8引言《儒林外史》作为清代著名文学家吴敬梓的代表作品,深刻描述了科举制度对知识分子的毒害与禁锢,反映了官场腐败的风气,对后世研究明清时期士人众生相提供了丰富的资料。同时,《儒林外史》也是一部颇具典型意义的讽刺小说,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和史学价值。近些年来,学界对《儒林外史》中的人物形象研究十分丰富,其中母亲形象由于对现代家庭教育具备一定的启示意义而逐渐为学界所探讨。“七一勋章”的获得者、华坪女子高级中学的校长张桂梅曾经说过:一个女孩受教育,她可以改变三代人。这句话足以看出母亲在家庭教育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笔者将目光聚焦在《儒林外史》中的几位母亲身上,以明清时期的家庭教育为背景,探寻她们在家庭教育中所发挥的作用,并希望对当代家庭教育有所启示。第1章中国古典文化中的母亲形象及其职能1.1中国古典文化中著名的母亲形象中国古典文学中的正面母亲形象不胜枚举,《列女传》中便描述了许多优秀的母亲形象,从“清静专一”的弃母姜嫄到“教以事理,推恩有德,契为帝辅,盖母有力”的契母简狄,这些母亲凭借自身的才智教导辅佐了出众的首领,为后世所歌颂。又比如我们耳熟能详的贤母孟母以及岳母,孟母三迁和岳母刺字的故事家喻户晓。如孟母三迁,孟母深知周围环境在子女成长过程中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三次易居,最终孟子“学六艺,卒成大儒之名”更离不开孟母的悉心教导。上述事例也可以佐证,母亲的个人品德和教育方式对于子女的性格养成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1.2中国古典文化中母亲的职能母亲这一形象的出现,往往会带有一些共性,其中母亲的职能就是社会与天性共同赋予母亲的。纵观中国古典文化,母职为古代所重视。西汉思想家贾谊在《新书》中说道:“谨为子孙婚妻嫁女,必择孝悌世世有行义者”0。娶妻娶贤的观念在古代极为盛行,贤良淑德可以称之为女子安身立命的根本,其缘由也是有贤能的女性在辅助丈夫和教育子女中发挥重要的作用。也是在西汉,经学家刘向写作《列女传》一书,其中《母仪篇》的序言中说:“所取乎母仪者,为其守礼知义,端严善教,以为后世法者也”,这是说这些母亲遵守礼法,通晓道义,端庄严谨,善于教子,可作为后人学习的榜样,所以为她们立传。后世在撰写《烈女传》,无不赞美歌颂教子有方的母亲形象。母亲的职能更多的体现在养和育两个方面,养,顾名思义,就是养育、照顾之意,是指母亲有照料子女生活起居的责任,而育,则更倾向于教育,教育职能是母亲的核心职能之一,也是本文要重点论述的一项职能。第2章《儒林外史》中的母亲形象的特征2.1《儒林外史》中母亲形象的共同特征观《儒林外史》中的母亲形象,有生活困顿的贫穷老妇,也有家境优渥的富家小姐,有不通书文的乡下媪,也有知书达理的官家女,她们身份各异,所受教育不同,人生际遇更是千差万别,但是如果抛去这些外在的世俗眼光,仅把这些人物形象归为母亲这一身份来看待,我们就可以发现,这些母亲身上也存在着一些共有的特征,其中表现得最为明显且不可磨灭的就是深厚的母爱。母爱是一切生灵的天性,在人类社会中也展现的淋漓尽致。《儒林外史》中的几位母亲对子女的疼爱就是母爱最好的诠释。王冕之母临终之时不愿王冕入朝为官,认为王冕性情高傲,官场又十分凶险,害怕他弄出祸事来,最终没有好下场。放弃功名利禄,飞黄腾达的机会,只希望孩子能够平安、快乐,这正是母爱最深刻的体现,不掺杂任何个人的私欲。范进之母和匡超人虽然没有王冕之母的一番见识,但是对子女的关爱之情也是毫不逊色,范进之母在范进中举喜极失去意识之后,害怕胡屠夫真的伤到儿子,专门赶出来告诉胡屠夫“亲家,你只可吓他一吓,却不要把他打伤了!”寥寥数字,一个疼爱孩子的母亲形象就跃然纸上作者吴敬梓通篇采取白描的手法,不仅把人物形象刻画的入木三分,更是把不同母亲的母爱表达描绘的生动而又自然。2.2《儒林外史》中母亲形象的差异性2.2.1深明大义的贤母古往今来的文学经典中,贤母都是我们所歌颂的对象,《儒林外史》中也有这样一类贤母,她们深明大义,教子有方,其中的代表人物就是王冕之母。王冕之母作为《儒林外史》中最负盛名的贤母良母,深明大义的形象特征深入人心,而王冕作为作者吴敬梓笔下的一个颇具理想性的知识分子形象,其人格的塑成离不开王冕之母的悉心教导。王冕之母知书达理,具备一定的学识和眼界。在那个“学成文武艺,卖与帝王家”的年代,王冕之母敏锐的觉察到了官场上的尔虞我诈,封建科举制度存在的一些弊端,不欲王冕入朝为官,甚至在临终时留下遗言,不要出去做官。在知县亲自来邀请王冕出山,也是王冕之母不卑不亢,沉着应对。能够跳出名利的圈子来看待官场的浮沉,不慕名利,此等眼界,远非常人可比。2.2.2能力欠缺的愚母《儒林外史》中还有一类母亲,她们是当时社会中数量最多、范围最广的一2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