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市场经济日新月异,经济的迅速发展使得对会计信息的质量要求越来越高。注册会计师在审计结束后针对企业的真实情况发表供投资者和企业经营者参考的审计意见在现在这个经济高速发展的情况下显得尤为重要。但是近些年来,我国会计师事务所审计失败的案件逐年增多,这不仅使相关的注册会计师和会计师事务所难逃证监会的处罚,更主要的是使资源配置的有效性在资本市场得不到最大化的运用。证监会是我国现有的规则制度下最重要证券市场的监管者,对于证券市场的相关信息,有重大监管责任。因此,通过分析会计师事务所审计失败的原因以及对事务所和投资者的影响,针对其失败的原因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来减少审计失败事件的发生,让资本市场能够得到快速稳定的发展。对于审计失败国内外学者研究的方向各不同,但其核心思想是一致的,即减少审计失败事件的发生慨率。目前国内的学者更多的是关注会计师事务所、被审计单位、注册会计师,并通过细化分析各自所涉及的具体的方面从而来体现三大主体在审计失败中各自的原因。而国外对审计失败的研究起步很早,GarmanG..B1ough(1960)、Palmrose(1988)、Nora Munoz-Izquierdo(2018)等更多的是关注注册会计师、被审计单位、市场监管等,在审计失败中各自所出现的情况对注册会计师审计该项目时可能产生的不利因素进行了阐述。国内外学者的研究较为全面的阐述了审计失败的可能因素,对会计师事务所和企业都有了较好的警示作用,减少审计失败事件的发生,重新在经营者和公众面前赢得信任。本文主要通过学习、分析国内外审计市场上审计失败的案例,根据大信会计师事务所对五洋建设集团审计失败的事件进行分析,找出大信会计师事务所审计失败的原因,以及针对这些原因大信会计师事务所和五洋建设集团各自应该采取的防范措施进行阐述。一、审计失败概述(一)审计失败概念对于审计失败的解释在审计行业中被分为两类:一是狭义的审计失败,主要是注册会计师的责任更大,可能注册会计师在审计过程中未尽到勤勉的责任,没有按照相关的法律法规来执行相关的审计程序,缺乏职业谨慎性等主观原因导致的审计失败。二是广义的审计失败,主要指注册会计师在根据被审计单位的情况实施了一系列的审计程序后,出具的审计意见却与被审计单位的实际情况不相符而导致的审计失败。通过这两种观点的对比可以发现,无论是哪种观点都坚持一个相同的原则,即审计失败基本上都是因为注册会计师出具了错误的审计报告.但二者的区别也在于狭义审计失败更注重的是审计过程中注册会计师的具体操作行为,认为是注册会计师在审计过程中存在过失、欺诈,或没有遵循相关的审计准则而导致的审计失败,而广义审计失败则主要关注审计的结果,对审计的过程没有要求。本文主要采用狭义审计失败观点对五洋建设集团审计失败案例进行分析。(二)审计失败的影响1、审计失败对事务所的影响首先,事务所的声誉蒙受损失。审计在审计市场来说也是一种产品,也存着竞争,一个好的声誉可以为事务所带来可观的收入。审计质量的高低与会计师事务所的声誉息息相关,只要审计失败的原因在注册会计师身上,那审计质量肯定就会下降,就会严重影响事务所的形象和声誉。这种情况不仅损伤现实市场,对潜在市场的损伤同样存在。其次,事务所的业务能力蒙受质疑。一个实力较强的事务所,不仅仅只抓住自己手上的老客户,更多的是去拓展更多的新客户,从客户身上获得更可观的利润,但是一旦审计失败发生且发生的概率较高时,会导致客户对事务所的信任度下降,其良好的关系无法长久地维持。最后,事务所的可持续发展性受到挑战。为了保证会计师事务所的在工作中的行为,使整个行业健康、有序的发展,我国出台了相关的法律法规。证监会会对审计失败的会计师事务所根据相关的法律法规给予相应的处罚,处罚力度是根据事务所在此次审计失败事件中所应该承担的责任决定,一般是一些行政处罚,例如:罚款、吊销营业执照等。投资者通常情况下是根据注册会计师出具的审计报告来判断是否投资,所以错误的审计报告可能造成是投资者投资失败,从而带来巨大的损失。投资者可能会对会计师事务所提起诉讼和赔偿要求。因此,审计失败可能导致会计师事务所面临巨额的赔偿,情况严重的、赔偿金额较大的可能会直接导致会计师事务所破产。2、审计失败对投资者的影响注册会计师审计失败对投资者产生的影响最大,投资者根据财务报告信息来做投资决定,而错误的财务报告信息容易对投资者的投资决定产生误导,从而做出错误的投资决定。然而审计是保证财务报告信息质量的根本,在两权分离制度的现代企业中,所有者和管理者之间的信息是很难能够得到及时有效的流通,这就容易让投资者在面对各种财务信息时处于一种被动的状态。因此,审计报告的质量高低关乎着投资者的投资能力的强弱。注册会计师审计出具的错误的审计意见会对投资风险系数产生影响,使投资失败的可能性大大提高,让使用审计报告的投资者积极性受挫,这样容易使整体投资者对注册会计师和会计师事务所产生信任危机。二、五洋建设集团造假事件案例介绍(一)五洋建设集团基本情况1962年在浙江成立,1999年最终改为五洋建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企业初始注册资金为30128万元,2007年五洋建设集团的市场产值超过65亿元,被称为浙江省绍兴市的“建企航母”,连续多年排在中国建筑行业的前60强。目前,五洋建设集团在建筑界各个行业拥有多项资质。企业经营范围涉及旅游、建筑、贸易、房地产、高科技、能源以及金融等多个行业领域,旗下拥有的分公司和业务机构多达50多家,分布于全国各个省、市、州。从企业成立到目前为止总共获得大大小小的各种奖项1000多项,其中包括鲁班奖、扬子杯、长城杯等多个奖项。五洋建设集团在2016年就已经实现营业收入130多亿、利润高达3.15亿,是个“百亿级特级企业”,中国500强的企业。(二)五洋建设集团造假的具体情况及其负面影响1、五洋建设集团具体造假情况(1)公司账务处理存在舞弊五洋建设集团2012年至2014年在编制用于公开发行公司债券的财务报表时,违反相关的会计准则、法律法规,将所承建的工程项目的应收款项和应付款项“对抵”,同时虚减企业应收账款和应付账款的金额,导致2012-2014年度少计提坏账准备金、多计提利润。(2)违规发行公司债券通过应收款项与应付款项“对抵”的方式,五洋建设集团在2012年至2014年年度虚增净利润(0.3052千万元、0.6493千万元和1.5505千万元)。五洋建设集团在自己近三年可平均分配利润不多于0.9360千万元的情况下,其利润也远远不能够支付公司发行债券的一年的利息(1.352千万)。即2在自身情况不具备公开发行公司债券的条件下,通过虚增净利润来编制虚假的年度财务报表,从而来向中国证监会申请公开发行公司债券的权利.最终在深交所和上交所分别非公开发行2.5亿元和1.3亿元的公司债券。(3)骗取证监会公开发行债券的许可书2015年7月中国证监会向五洋建设集团颁发了公开发行公司债券的审核许可书,于是五洋建设集团分别在8月和9月各向合格的投资者公开发行了8.0亿元和5.60亿元的公司债券,合计13.60亿元五洋建设集团又在11月时,通过使用虚增净利润而编制的2013年、2014年的财务报表分别向深圳证券交易所以及上海证券交易所申请公司债券非公开发行,并向合格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