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鼓励非公有制企业强化内部审计作用的路径摘要:本文结合十八大党中央、国务院对国有企业建立内部审计机构的要求,从非公有制企业的特点入手,总结了鼓励在非公有制企业强化内部审计作用的意义,分析了我国非公有制企业内部审计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找到了鼓励非公有制企业强化内部审计作用的实现路径,为我国非公有制企业发挥内部审计作用提供依据。关键词:非公有制企业:内部审计:作用路径引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非公有制企业得到蓬勃发展,在推动经济发展、增加政府税收、推动社会就业方面发挥重要作用。经过数十年的发展,非公有制企业已经进入了规模化、多元化、集团化发展阶段。此时,非公有制企业在创立早期采取的家族式组织管理模式已经无法满足企业发展需要,组织结构不合理、管理体制混乱成为许多非公有制企业的发展制约因素,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构建合理治理结构成为非公有制企业迫在眉睫的任务。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审计工作,要求对公共资金、国有资产、国有资源和领导干部履行经济责任情况实行审计监督全覆盖,建立健全与审计监督全覆盖相适应的工作机制,统筹整合审计资源,充分发挥内部审计对各部门、各单位规范内部管理,防范控制风险,提高管理绩效,促进廉政建设等重要作用。国有企业建立内部审计机构势在必行,但非公有制企业对内部审计的总体重视程度有待进一步提高。非公有制企业通常具有以下特点更需要发挥内部审计的作用。如:缺乏良好的外部治理环境、外部治理机制孱弱,内部控制体系不健全、内部治理机制虚化,内部审计独立性不足,内部审计方法跟不上等。为更好地发挥非公有制企业的活力,我们应该:一、非公有制企业的特点(一)股权结构集中、抗风险能力弱(二)采取家族式、集权式的管理模式,缺乏管理层次,管理体系脆弱(三)内部控制体系不健全,内部治理机制虚化二、强化非公有制企业内部审计作用的意义(一)加强内部控制(二)保证决策质量(三)应对市场竞争。三、非公有制企业内部审计存在的问题(一)内部审计独立性不足(二)内部审计范围受限(三)内部审计方法落后四、鼓励非公有制企业强化内部审计作用的路径一)提高内部审计独立性首先,加强顶层设计,将非公有制企业内部审计提升到法律法规层面,通过规章制度等形式引导非公有制企业建立内部审计机构。目前国有企业需要进行审计已有相应明确的指导意见,但对非公有制企业是否需要进行审计并无明确规定。相关部门应从法律层面制定要求,引导非公有制企业建立内部审计机构,每年进行定期审计,将非公有制企业是否建立内部审计机构及内部审计的有效性与税收优惠、政府补助、荣誉嘉奖等挂钩。其次,加强审计准则制度建设。相关部门应针对非公有制企业制定更为具体的审计准则,同时要求各企业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中国内部审计准则》等法律的框架下制定符合公司的具体方案并提交当地审计局备案。同时企业应要求制定本企业内部审计制度,加强内部审计的规范性和可操作性,保障审计工作的顺利开展。在审计工作开展方面,要求银行、征信部门等相关机构为审计工作的取证予以配合。再次,建立内部审计人员后续教育与职称挂钩的培训机制。加大资金支持,开发优质的培训课程,引导内部审计人员每年进行后续教育,建立学分、积分机制,将后续教育与职称挂钩。同时,设立不同的等级的考试并授予证书,通过考试完善内部审计岗位的准入制度,引导企业将内部晋级与证书等级相挂钩,提升内部审计人员的专业胜任能力。最后,加大宣传,对示范企业进行总结,形成经验和模式,做好示范作用,对做的好的示范企业予以宣传、嘉奖等。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