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对家电行业运营效率的影响研究

第1页 / 共12页

第2页 / 共12页

第3页 / 共12页

第4页 / 共12页

第5页 / 共12页

第6页 / 共12页

第7页 / 共12页
试读已结束,还剩5页,您可下载完整版后进行离线阅读
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对家电行业运营效率的影响研究-知知文库网
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对家电行业运营效率的影响研究
此内容为付费资源,请付费后查看
1020
立即购买
您当前未登录!建议登陆后购买,可保存购买订单
付费资源
© 版权声明
THE END
引言近年来,随着家电市场竞争加剧,电商行业挤压传统零售家电行业,在家电企业业绩明显放缓、智能制造快速发展的背景下,越来越多的家电企业寻求财务管理的变革,传统家电零售企业的转型升级离不开财务部门的数据支持。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成立,改变了原有的财务管理流程和组织结构,实现了资源的有效配置、效率的提高和成本的降低,为企业经营效率的提升带来巨大帮助。本文将以家电行业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对国内外相关文献进行了综述,并通过查阅大量的相关资料以及中外文献,简要介绍了财务共享和运营效率这两个重要的理论概念。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方法作为主要研究方法,从家电行业中选出16家具有代表性的家电企业,将研究样本分为构建和未构建财务共享服务中心两大类,调查样本企业构建与未构建财务共享服务中心体现运营效率的相关财务指标是否具有显著变化,对上市公司财务共享的后果进行研究,根据实证检验的结果,为考虑提高运营效率建立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企业作为参考,提出了具体的对策建议。1文献综述与理论基础1.1文献综述1.1.1国外文献综述上个世纪90年代,国外对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研究已经开始。Robert Gunn(1993)等人最早提出财务共享的思想,认为财务共享是在分散管理和更小的层级结构中提高企业竞争优势的一种全新的财务管理概念,其核心理念是通过把重复的业务挑选出来,放入一个独立的平台集中处理,企业通过合理分配资源,可以实现降低成本增加效率的效果。Paagman(2015)研究发现,降低成本、提高质量是共享服务的主要动力,构建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对企业的运营效率有一定程度的提高,帮助企业提高盈利能力,改善财务业绩,减少内部资本支出。Kagelmann(2001)提议设立财务共享中心,目的是利用规模经济使资源合理化,集中繁琐的业务达到效率的提高。1.1.2国内文献综述《2020年中国共享服务领域调研报告》显示,近五年接受调查的企业中,我国有71.28%的公司构建共享服务中心,我国的财务共享服务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整体运营成熟度为64.37分,整体处于提升期。调查发现,利用机器人流程自动化技术、可视化技术和大数据的企业越来越多,它可以提高业务处理的效率,加强风险管理和控制,保证为客户提供的服务高质量化,决策有效性化。张海浔(2016)提出,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对会计工作进行分类和改进,节省了人力成本,节约了系统资源,所以公司财务管理的效率有明显的提高。左宪磊(2020)运用数据包络分析方法,从静态和动态两个方面对我国制造业实施财务共享服务的效率进行了评估,实证结果显示,我国大部分制造业企业实施财务共享服务仍处于通过规模扩张提高效率的发展阶段。周奕宇、卞秋睿、宋淑鸿(2020)等人认为,FSSC的建立一方面提高了企业工作效率,另一方面有效降低了企业运营成本。张丽娜(2021)认为,随着经济和科技的高速发展,家电行业在产品研发和成本控制方面面临更多挑战,家电行业通过构建财务共享中心能够对基础会计工作集中处理是企业财务管理水平和效率提高的主要原因,大大推动了企业财务部门财务管理信息化和现代化。陈梦可(2021)通过对海尔集团财务共享的案例研究,发现海尔集团建立财务共享的有效性表现在依托财务共享中心实现对成本数据的信息化控制,有效地降低各项成本指标。结合效率理论,马文莉(2021)认为,建立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可以减少财务部门业务办理效率低的行为,优化资金使用利于提高企业营运能力。梁思敏(2017)从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角度,分析电子信息行业建立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有效性。用Friedman检测的方法对该行业实施财务共享服务中心是否有效得出了结论,她认为构建财务共享服务中心一是减少运营成本,二是提高盈利能力,三是保证运营效率,四是增强企业发展潜能。王莎(2019)运用面板数据回归分析法得出得出财务共享中心的未来发展需要持续优化,要充分发挥政府相关部门的引领作用,根据企业的发展阶段要谨慎选择与之对应的财务共享服务模式,为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工作人员提供明确的职业发展通道。1.2理论基础企业构建财务共享服务中心需要丰富的理论作为支撑。要研究家电行业构建财务共享中心是否影响企业的运营效率,这就需要学习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相关理论,为实证研究提供理论支持。1.2.1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理论财务共享的目的是为各组织提供标准化、专业化和统一化的服务,使它们能够在不同部门之间实现信息和资本流动的无缝地联系起来,并最终实现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和增加竞争优势的目标。财务共享中心(FSSC)的设计和建立可以使企业获得更好的绩效。通过对资源的分解和整合,每个流程都实现了一定程度的规模经济性和同质性,形成了新的链接组织结构。这被称为“财务共享”模式。所有子公司均采用相同的标准化程序,放弃了以前复杂的步骤和程序,简化了许多繁琐任务的处理,让员工更轻松地应对顾客和完成业务工作。与此同时,既降低了公司人力、物力与资源的耗费,也节省了公司的企业管理成本,从而大大提高了公司企业管理经营的效益,并提高了子公司的质量管理与控制能力。1.2.2规模经济理论规模经济理论认为,企业的产出是由其生产要素投入的数量和质量决定的。随着社会化大生产的发展,单个企业的生产能力已不能满足市场需求,必须依靠规模效应来扩大生产能力,实现规模收益最大化。企业规模扩大,可以增强企业的风险管控能力、提高产品的质量,增加产品附加值,从而增强企业的市场综合竞争力。因此,在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和资源有限性突出的情况下,企业通过规模扩张,可以达到降低成本、增加利润的目的,从而使企业获得更多的利润。财务共享制度的核心内容就是对企业进行合并后所形成的集团公司,实施一种“整体财务”的管理方式,将财务信息纳入集团总部的统一监控范围之中,以确保财务活动与集团战略相一致。财务资源的共享既能够促进资金周转,又能够提高集团整体的综合实力。财务共享服务中心是把分散在不同地点的公司的财务管理集中起来,通过集中财务管理的资源和技术,能够系统地处理业务,提高市场效率,从而实现规模经济的最终结果,实现集中管理和控制。即使今后业务量继续增长,消除重复合并的财务流程也可以导致总支出相对下降和市场平均成本下降,而这正是因为有了共同的财务共享中心,子系统可以独立运行并保持竞争优势的缘故。财务资源配置的优劣直接影响企业的绩效,如果没有良好的财务资源协调和分配机制,就会导致资源的浪费,甚至引发严重的财务危机:反之则可以避免或减少财务危机。1.2.3业务流程再造理论业务流程再造理论最早是由美国的Michael Hammer在上世纪g0年代提出的。业务流程再造是现代管理思想在企业中应用的一个成功案例,它是一种先进的管理思想。基于以客户需求为导向的系统性思维,将业务流程作为核心,同时改进组织结构,将人力资源作为保障手段,主要是指对企业现有的管理制度进行全面重组,使之与公司的战略和公司发展目标相一致,从而使整个组织的组织运作效率和绩效得到显著提高。流程再造的核心思想就是将企业中的各种不同类型的信息流、资源流、物质流进行整合,从而形成一种企业管理思想的演化过程。企业的业务流程再造是一个整合再创新的过程,其目的是改善经营绩效,提高竞争力,提高组织生存能力,改善员工工作环境,激发业务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点赞0 分享
相关推荐
评论 抢沙发
头像
欢迎您留下宝贵的见解!
提交
头像

昵称

取消
昵称表情代码图片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