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cde04634-docx-1.webp)
-33cde04634-docx-1.webp)
第1页 / 共8页
-33cde04634-docx-2.webp)
第2页 / 共8页
-33cde04634-docx-3.webp)
第3页 / 共8页
-33cde04634-docx-4.webp)
第4页 / 共8页
-33cde04634-docx-5.webp)
第5页 / 共8页
-33cde04634-docx-6.webp)
第6页 / 共8页
-33cde04634-docx-7.webp)
第7页 / 共8页
试读已结束,还剩1页,您可下载完整版后进行离线阅读
基于大五人格特质的企业员工不安全行为管理研究(开题报告)此内容为付费资源,请付费后查看
黄金会员免费钻石会员免费
付费资源
© 版权声明
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允许请勿转载。
THE END
论文题目基于大五人格特质的企业员工不安全行为管理研究选题来源口国家级、口省部级、口厅局级、口横向、☑自拟论文类型口工程设计、口理论研究、口实验研究、口计算机仿真、☑综合论文开题日期2023年1月是否涉密口是☑否一、立题依据1、研究目的和意义我国事故原因调查显示,由于人的不安全行为直接或间接导致的人身伤亡事故约占事故发生总数的85%:美国工业心理学界研究表明,人的行为致因导致伤亡事故高达90%。由此可见,在各类工业企业员工伤亡事故致因三因素(人一机-环境)中,“人”的因素与生产安全事故的因果关联度较高,是重要致因,现已是国内外安全科学界和工业心理学界的广泛共识,因此,对事故的源头一一不安全行为进行监管及控制,才能有效预防事故的发生。在安全管理领域内,现阶段对于工人不安全行为形成的因素分析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工人个体因素、环境因素和组织与管理因素。其中个体因素方面又包括工人的生理因素和心理因素,随着对不安全行为形成机理的深入研究,发现人的行为是其内在认知的外在表现,而不安全行为是由认知失误产生的且这个过程具有个体差异性,因此,对工人不安全行为的管控需要从个性化因素入手。而在这一视角下,个体的人格特质对不安全行为的重要影响不容忽视。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就业人员不断地增加,企业如何选择合适的人员到合适的工作岗位工作,特别是危险作业岗位的人员匹配问题一直是企业亟待解决的问题,此外,随着大数据技术和物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个性化、精准化、智慧化势必会成为企业安全管理的发展方向,为了更好地实现对企业员工的智慧化安全管理,本项目拟基于事故频发倾向性理论和人格特质理论,进一步探索员工人格特质在不安全行为产生中的作用机理,并在此基础上,以大五人格特质模型为核心,搭建员工事故倾向测评系统,分析获得个体的事故倾向值,定量判定员工的事故倾向性高低和不安全行为意图,从而为员工录用和岗位匹配提供技术支撑,降低事故发生概率。国内外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不少于2000字)人格特质是源于个体内在所表现出的一致性行为模式和内心过程,被定义为个体跨情境稳定的行为、思想和情绪模式(Mowen,2000)。因此,行为天然地受到特质的影响而特质通常也会通过行为表达测量(Parks&Guay,2009)。在被害人特征分析领域研究中,生活路径理论认为个体的日常生活习惯、状态是网络诈骗的预测因素之一。而人格反映的正是个体不同场合和情境下的行为聚合,这种行为聚合模式可以揭示个体广泛而稳定的反应倾向(Epstein&0'Brien,l985;Srivastava,2010)。Jones,Towse和Race(2015)中表明,在欺诈受害中,人格特质相关的心理变量(Psycho--logical variables)有可能是与欺诈易感性有关的潜在变量。在研究人格的理论模型中,人格的“五因素模型”是特质论中最具影响力的人格模型。人格“五因素模型”基于Galton的基本词义假设(Fundamental lexical hypothesis),和A11port与0 dbert(1936)的特质设想,经过Catte11(1943)、Fiske(1949)、Tupes与Christal(1961)和Goldberg(1981)的词汇学研究而被提出。五因素模型已被不同的研究组从不同的人格研究资料中重复验证(Digman,1990:Goldberg,1992:John,Naumann,Soto,2008;McCrae Costa,1997;McCrae Costa,2008),1-具有代表性和可重复性。模型主要包括外倾性(Extraversion)、宜人性(Agreeableness)、尽责性(Conscientiousness)、神经质(Neuroticism)、开放性(Openness to experience)五个维度。宜人性描述了个体在获取他人喜爱,满意(Caspi,Roberts,.&Shiner,2005)、与他人建立良好关系(Graziano&Tobin,2009)等人际交往方面的个体差异。外倾性描述了个体体验、享受和展示积极情感的倾向(Wilt&Revel1e,2009),对社会关注(Ashton,Lee,&Paunonen,2002),自信(Wi1t&Revelle,2009),奖赏(Lucas,Diener,.Grob,Suh,&Shao,2000)等方面需求的个体差异(Buss,1991:Hogan,1996)。尽责性被定义为“通过遵循社会规范而进行的对自身冲动性控制,目标导向,计划性和延迟满足”的倾向(Roberts,.Jackson,Fayard,Edmonds,&Meints.,2009)。神经质是指个体经历消极情绪状态的倾向(Widiger,2009),比如对内疚、焦虑、抑郁和愤怒等情绪的体验。开放性被定义为个体对经验、智慧的开放程度上的个体差异(Caspi,Roberts,&Shiner,2005)。以往的研究发现,开放性能够反映文化(Tupes&Christal,1992),认知能力(McCrae&Costa Jr,1997),心理结构(McCrae&Costa Jr,1997),以及对经验的需求(Maddi&Berne,l964:McCrae&Costa,1997)等因素对个体的影响。各个人格具体定义如下:开放性(Openness)):具有想象、观点开放、审美开放、情感丰富、求异、创新、智慧等特质。尽责性(Conscientiousness),:具有胜任感、条理、尽职、成就取向、自律、审慎性等特点。外倾性(Extraversion):表现出热情、乐群、果断、活跃、冒险、乐观等特质。宜人性(Agreeableness):具有信任、利他、直率、依从、谦虚、共情等特质。神经质或称情绪稳定性(Neuroticism):神经质具有易焦虑、敌对、压抑、自我意识、冲动、脆弱等情绪特质,衡量情绪稳定性。早在1919年英国的格林伍德和伍兹将众多伤亡事故的发生次数按照泊松分布、偏倚分布和非均分布等方法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发现某些工人较其他工人发生事故的次数更多。后来,学界结合1926年纽伯尔德以及1939年法默等人研究成果,逐渐发展出了事故频发倾向理论。该理论认为:事故频发倾向是指个别人容易发生事故的、稳定的、个人的内在倾向,这类人情绪不稳定、易产生焦虑、感觉-运动协调不良、注意力集中与分配不良、易疲劳等,心理性格和行为特点异于常人。2005年GANESH A等对军航飞行员的调查发现,具有不负责任、傲慢等人格特质的飞行员易发生飞行事故,而具有坦率、自我满足特征的飞行员多能够应对飞行事故。2013年梁振东等对煤矿一线作业人员展开问卷调查,结果表明外控型人格倾向与员工不安全行为的关系显著,即该类员工常抱有听之任之的态度,易发生不安全行为。2016年盖玺编制了石油工人人格特质与不安全心理及行为的调查问卷,分析发现,选拔具有感觉型人格、判断型人格、思维型人格的石油工人,而避免选择情感型人格、外倾型人格、理解型人格、直觉型人格对减少石油工人不安全行为可产生积极作用。2014年SING C P等使用艾森克人格特质量表调查了建筑工人人格特质与事故之间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