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蔡甸区临漳社区老旧小区基础设施提升的调查报告

第1页 / 共4页

第2页 / 共4页

第3页 / 共4页

第4页 / 共4页
已完成全部阅读,共4
关于蔡甸区临漳社区老旧小区基础设施提升的调查报告-知知文库网
关于蔡甸区临漳社区老旧小区基础设施提升的调查报告
此内容为付费资源,请付费后查看
1020
立即购买
您当前未登录!建议登陆后购买,可保存购买订单
付费资源
© 版权声明
THE END
关于蔡甸区临漳社区老旧小区基础设施提升的调查报告一、调查背景我国城市建设飞速发展,新型社区基础设施配套得到极大改善。然而传统单位制社区却面临种种问题,社区空间狭小,不同单位楼栋多以围墙分割,极大阻碍了同一社区居民的交往与沟通。蔡甸区临漳社区的老旧小区就存在此类问题。二、调查时间2023年3月至2023年4月三、调查地点蔡甸区临漳社区四、调查对象蔡甸区临漳社区老旧小区居民五、调查内容(一)临漳社区社区基础设施存在的主要问题1.私搭乱建现象严重蔡甸区临漳社区的老旧小区建成时间大多在2000年前,本项目的七个社区大多建成于八九十年代,房屋性质基本为房改房,部分楼栋为商品房。因早期住宅规划概念较浅,为满足单位职工不同职位的房屋分配,存在搭建不合理现象。大多数一楼住户为增加使用面积,在二楼窗户阳台下自行搭建,造成楼栋间公共空间狭小。2.引场地属性楼栋间以围墙分割因不同单位职工人数不同,人数少的单位往往多个单位合建在一个社区,但为了区分场地的从属,他们往往建造围墙来进行分割。围墙的建造大多占用了消防通道,给安全带来一定隐患。同时,也给居民之间的关系上了一道枷锁,淡漠的邻居之情,给住户们增加了孤独感。3.开放性小区缺乏安保意识早期小区没有统一规划,出入口较多,给小区带来不安全因素。特别是沿街建造的小区,每个院子有一个入口,给管理带来较大难度。迁安临漳社区的新苑路社区就是典型案例。新苑路社区在阳明东路与南京西路相交的新苑路上,共有14栋单元楼,两排单元楼之间含有一个院子,楼栋入口就在院子之间,这就导致新苑路社区出入口繁多。蔡甸区临漳社区老旧小区的居民关系淡漠,是由诸多因素导致的。因此,本次改造项目中,改善社区基础设施是一项重要内容。利用硬质及软质景观,创造整洁、美观的社区环境,同时融入地方特色,提升社区文化内涵,改善社区活动空间设施。4.基础设施老化由于老旧小区房屋使用年限长,年久失修,再加上风雨雷电等自然因素,很多小区会出现地基下沉的现象,房屋外墙、天花板会出现开裂、脱落、腐蚀等现象,严重影响外观美观,有些甚至危及小区业主的安全。部分老旧小区配电负荷不达标准,很多线路设备老化,存在着许多安全用电的隐患,给排水系统严重老化、腐蚀,水污染断水时常发生,致使小区内部出现污水到处流放,小区环境脏乱差情形。(二)临漳社区社区改善基础设施采取的措施1.统一拆除私搭乱建建筑老城区有不少见缝插针式的建设,布局混乱,朝向及日照间距等难以达到国家标准,缺少成片开发、设施完备、环境优良的居住区。2020年,临漳社区对列入改造目标的老旧小区进行统一规划、拆除私搭乱建的建筑,给住宅留有足够空间。本次改造项目中的花园小区,在拆除完私搭乱建的建筑后,在地下基础设施完善的基础上重新组织了宅间空间,增加了休闲平台、坐凳,增大了公共活动空间,提高了居民的空间场地参与性。重新构建零散的小型绿化,结合停车空间重新组成绿化组团。对社区中心的公共场地进行提升改造,同时放置移动花池提升景观。花园小区的改造措施极大改善了社区的环境景观,同时,改造内容满足了社区居民对生活的向往,老生活、新需求与新期待,是花园小区改造宅间空间设施的重点。2.围墙拆除打通消防通道临漳社区社区入口分为人行通道和车行通道,人行通道与车行通道通过小矮墙分割,小矮墙既起到分割空间的作用,也可以作为社区居民的坐凳。在人行通道一侧,布置公共晾晒杆。改造方案可以让居民在一个空间区域内交往。本地居民与外地居民,老人群体、青年群体与儿童群体混居在一个区域,功能的增多,可以满足不同类型的人群交往,增加了居民的互动性。以往老旧小区改造,仅在社区的整洁,基础上进行改造,忽略了社区空间场地的需求。随着人们对生活品质需求的提高,我们在小区的改造过程中,更应该关注空间的功能性,以人为本,满足人的基本生活需求。以人的尺度、人的活动为出发点,追求优雅、放松、生态、安全并有强烈归属感的景观风貌。小区是人们日常生活的地方,在空间组织上应考虑不同年龄段居民的需求,通过景墙等形式划分出若干大小不同的活动空间。在道路、小广场的安排上,还要考虑日常生活的便捷性以及突发事件发生后的防灾、人员疏散等问题,因此景墙建造不应阻碍交通。在社区的空间营造上,尽量减少阻碍不同功能空间自如切换的设施,比如“一刀切”的围墙。社区住宅空间应能自由切换,保障老人小孩的安全,方便社区居民的沟通交谈。3.引进政府主导,社区居民自主管理模式一场疫情,值得所有规划人去深思。旧小区改造已经不再是简单的风貌提升,更需要重点解决安全、适老、和谐、宜居、智慧等核心问题。在国家政策、省内政策的引导下,引入新型社区管理模式一一政府主导,居民自主管理。通过各类管理模式的实践可以发现,最佳的管理模式是物业公司管理。但是,物业公司管理模式需要居民较强的经济承受能力,在老旧小区中很难应用。因此,老旧小区可引入管理新处方,发挥党建引领优势,夯实社区堡垒基础。引导共享、开放的社区管理形式。该社区管理模式主要由社区来主导,推选出几位居民代表打理社区的公共事务。居民的经济支出便会少很多,只需支付居民代表的劳务费和社区清洁费,这种社区居民自主管理模式可以改善社区居民关系。在信息化时代,引入智慧社区管理模式,社区居民可在社区平台获得服务,住户与社区综合服务中心的多媒体信息交互,可以为住户提供安全、舒适、便捷的生活环境。4.加强老旧小区基础改造老旧小区经过一定使用年限,基础老化、配套设施设备不完善、道路损坏以及绿化等方面都亟需修整。针对老旧小区类型不同,应该进行分类实施、逐步整治。从老旧小区老化程度、配套设施设备、安全、绿化等方面综合进行先后排序,对于某些个别“先天不足,后天老化”情况严重且无法根治解决的老旧小区,可以纳入城市更新计划,通过拆除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而对于没有整治提升空间的老旧小区,应该逐步整治,让老旧小区得到良性解决。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加大投入、分期治理、逐年解决。每年选择若干个小区进试点,打造样板工程,发挥示范作用,逐步完成老旧小区的综合整治提升工作。六、调查结论通过以上社区基础设施改善措施,社区形成一股凝聚力,居民之间建立信任感。住宅间的活动场地具有开放性和流动性特征,是居民除家之外的第二活动场所,每个居民都可以平等自由使用。在社区活动空间,老人、大人带着小孩,三三两两自由攀谈、玩耍,在这过程中,大人之间可互助,小孩之间有玩伴。社区在管理上又能保障一定安全,在社区就可以满足简单的生活需求。实践证明,发挥党建作用,整合各类资源,把各方面的力量激发出来,不断激活社区治理的整体效应。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点赞0 分享
评论 抢沙发
头像
欢迎您留下宝贵的见解!
提交
头像

昵称

取消
昵称表情代码图片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