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中药材产业发展现状一、产业发展现状中药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中药材作为中药发展的基石,在整个产业链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中药材作为产业链的上游和基础,主要包括育种育苗、繁衍炮制等环节。根据相关统计资料显示,2021年我国中药材种植面积达5638万亩,同比增速超3%,主要分布于云南、广西和贵州等地:在产量上我国作为全球规模最大、品种最多、种类最全的中药材生产大国,中药材年产量也稳步攀升,2021年达到495.2万吨,同比增长约5%:销售方面,随着行业规模的不断扩张,中药材年成交额近1700亿元,出口量也不断攀升,2021年出口量近13万吨,主要出口对象为日本和韩国。国外产业方面,随着全球一体化步伐的加快和国际间交流合作的日趋紧密,国际社会对传统中医药的接受程度也逐渐提高,神秘的东方古国给国际医药行业带来了发展和机遇,这也就使得国外中药材产业处于高速发展时期。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相关统计数据显示,全球约有近40亿人使用中药材治病或养生,市场规模极为庞大,但是国产中药材在国际市场份额中占比却仅为3%,且绝大部分为原料中药材,其余部分则被日本、韩国和印度等国瓜分。以美国为例,作为全球最大的医药保健品消费国和药材原料产品需求国,我国出口的中药材主要作为膳食补充剂原料使用,缺少成药产品和知名品牌。二、行业特点一是产量攀升,地区特色凸显。根据前文数据可知,国内中药材产量种植面积和产量逐年攀升,目前常用的六百余种中药材已经有四百余种实现了规模化种植,对部分常用大宗中药材实现了连片大规模种植,2019年统计的59种大宗常用中药材中就有12种种植规模超过五十万亩,其中枸杞、金银花、丹参等种植规模超过了一百万亩,连翘更是以322万亩的种植规模位居榜首。另外还有近五十余种濒危野生中药材实现了人工种养殖或替代。第四次全国中药材资源普查中共汇总到各类种植中药材730余种,我国中药材产量、品种和规模都实现了大幅度的提升。在种植地域上,结合前文数据可以发现,贵州、云南、黑龙江等地位居前列,贵州、云南等地由于少数民族聚集,积累了丰富的民族医药,以苗药为代表形成了独有的民族药材产业,赢得了黔地无闲草,夜郎多灵药的美誉:而黑龙江、吉林等地的刺五加、关防风也占据了全国中药材的半壁江上。浙江的“浙八味”、河南的“四大怀药”更是独具地方特色,形成了当地独有的中药名片,在中药材行业享有盛誉。二是生态种植,品牌初见成效。国内中药材产业历史悠久,从唐代就开始了中药材栽培实践,清代已经开始了大规模中药材种植,但是由于相关知识的匮乏,规模化、产业化和集约化的中药材栽培基地直到近几年才逐步发展起来,中药规范化、标准化进程滞后,使得国内中药材在进入国外市场时存在壁垒,国外市场认可度较低,从而使得国内中药材国际中药材市场声名不显,中药材国内知名度不高,甚至出现酒好也怕巷子深的尴尬局面。这就使得国内在2015年提出中药生态农业概念,并将推进中药材生态种植写入2019年中药传承创新发展意见。通过林下种植、野生抚育、拟境栽培、间套轮作等方式,努力实现中药材的生态化种植,并以此为依托加快中药材的规范化、标准化建设,让中国的绿色中药材在国外打响知名度,让中药材成为真真正正的中国药材。经过多年探索,国内已经有超过七十种中药材实现了生态种植,以东北人参为代表的林下种植和以宁夏黄芪为代表的农田种植成为中药生态种植的差异化发展方向。在抓好生态种植,严把生产关的基础上,国内相关部门还进一步加大监督检查力度,杜绝摻杂摻假、染色漂白、虫蛀硫熏、炮制粗放等问题,提升中药材整体质量,为中药材规范化、标准化打下良好的基础。在品牌建设上,国内中药材结合地缘优势,以产地为中心延伸产业链,实现企业+农户的订单式生产,结合原有药材地域特色,打造陕西秦药、山西晋药、贵州苗药等道地药材品牌,桂十味、龙九味等一大批药材品牌脱颖而出,品牌知名度进一步提升。三、产业发展建议一是因地制宜,优化生产布局。从前文可知,虽然中药材产业产量攀升、种类齐全,且形成了独特的地方特色,但是在生产布局上仍然存在一定的随意性,各地缺乏统一的布局和规划,在种植品种和规模扩张方面存在盲目性,品种交叉重叠、规模无序扩张的情况数见不鲜,在造成资源浪费的基础上,也使得中药材价格波动频繁,甚至出现药贱伤农、劣币驱逐良币的不利情况。这就需要结合中药材产地数据,按照市场需求和规模数量,按照大宗、常用、道地对中药材进行分类,并根据中药材资源普查数据,建立中药材生产统计平台,优化中药材生产布局。同时对地域特色明显的中药材,如东北人参、宁夏枸杞,则可以采取自建基地、打造品牌等方式提质增效,避免盲目扩大产能带来的不利影响。二是强化育种,打造产业规范。从前文资历老可以看出,国内中药材行业现代化特别是生态种植起步较晚,这使得国内中药材行业规范性和标准性建设滞后,导致了中国中药材在国际市场接受度有限,影响了中国中药材在国际市场的份额。国内中药材行业在强化生态种植的基础上,可以依托自身品类齐全、产地多样的特点,强化中药材育种育苗,实现中药材种植的弯道超车。通过优质药材选育、多产地育苗杂交,来提升中药材种苗的品质,拓展中药材种苗品类,同时依托中药材优质产地,采取种苗培育、扩繁、推广一体化建设,实现中药材产业弯道超车。在加强育种的基础上,结合国内中药材在品类规模、种植质量等方面的积累,加快推进中药材规范化、标准化建设,打造中药材产业规范,在原有人参、三七等SO国际标准基础上,实现中药材标准规范从生产到流通的全覆盖,同时着力推进中药材信息化追溯体系建设,实现中药材来源可查,去向可知,强化中药材产业的产品质量和规范标准。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