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断奶仔猪腹泻的原因及防治摘要:断奶仔猪腹泻是养猪业中常见的一种疾病,发病率在60%以上,死亡率一般在20%30%。仔猪断奶后,由于饲养环境、生活习性和生理上的变化,以及不合理的营养和管理等原因,导致仔猪消化器官发育不成熟和免疫功能差,对各种应激因素敏感。此时,如果饲养管理不当或饲料营养不全或维生素缺乏,将导致仔猪断奶后腹泻。如断奶前使用过多的抗生素、饲料中粗纤维含量过高或饲喂霉菌毒素污染严重的饲料、饮水消毒不彻底、使用冰冻饲料、仔猪断奶时转群等。另外,由于仔猪肠胃功能发育不健全,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差,对母乳中营养成分的消化吸收能力差,同时在断奶时受到应激的影响,使得机体抵抗力下降:肠道中各种微生物迅速生长繁殖,对肠粘膜造成损害:大量消化酶分沁不足等因素也是造成仔猪腹泻的原因之一。因此在养猪生产中要高度重视仔猪断奶腹泻问题。现就仔猪断奶前饲养管理不当、断奶后饲料营养不全、应激因素等几方面导致早期断奶仔猪腹泻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防治措施关键词:早期断奶:仔猪腹泻:原因及防治一、引言断奶仔猪腹泻是由多种因素引起的一种急性胃肠道疾病,具有发病快、死亡率高等特点,严重影响了仔猪的正常生长发育和饲料利用率。在我国,断奶仔猪腹泻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一般在20%30%,个别地区甚至高达50%以上。因此,如何减少和控制断奶仔猪腹泻的发生己成为广大养猪户面临的重要问题。本文结合实际生产经验,对断奶仔猪腹泻发生的原因及防治措施进行探讨,以期为减少断奶仔猪腹泻的发生提供参考」二、引发仔猪腹泻的因素①断奶前饲养管理不当,如母猪有乳房炎或子宫内膜炎,仔猪吃乳后消化不良,产生腹泻:或断奶时应激反应过大,使仔猪消化功能紊乱:②断奶后饲料营养不全,饲料中粗纤维含量过高或饲喂霉变有毒、有刺激性的饲料,如饲喂未经发酵的豆饼或豆粕:③断奶后环境改变:断奶时仔猪因环境改变而不能很好地适应:④仔猪自身疾病:仔猪免疫系统尚未发育成熟,易感染各种病原,尤其是由细菌、病毒或寄生虫等引起的疾病。如仔猪流行性腹泻、传染性胃肠炎、伪狂犬病、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等疾病。以上是导致早期断奶仔猪腹泻的主要因素,除此之外还包括一些非感染性因素如饲养密度过大、气温过低、转群过早、饲料中添加抗生素等。(一)生理性因素消化器宫发育不完善仔猪出生后,胃肠道内尚未形成完整的消化腺,胃酸分泌不足,消化酶活性低,消化能力差。母乳中的蛋白质、脂肪和碳水化合物等营养物质易被消化吸收。但是仔猪断奶后,其胃肠道的消化能力很弱,不能充分利用这些营养物质,而且乳汁中的蛋白质、脂肪和碳水化合物等成分被大量分解,这会使仔猪发生营养缺乏症。免疫力低仔猪断奶后,环境发生巨大变化,容易受到各种病原微生物的侵袭。由于断奶时仔猪体内产生了较多的抗营养因子(如应激因子、生物膜结合蛋白等)和消化酶活性降低,从而降低了仔猪的免疫力和抗病能力。1.胃酸分泌不足由于断奶后,仔猪的胃肠道功能发育不成熟,胃酸分泌不足,胃蛋白酶活性也较低,此时若饲喂一些适口性差、粗纤维含量高的饲料,会影响其消化吸收,导致腹泻。防治措施:饲喂前将饲料煮熟煮透,可提高胃蛋白酶活性。2.胃肠消化酶少仔猪的胃肠道内存在多种消化酶,在一定的温度、PH值、pH值和胃液/胆汁液比例条件下,这些消化酶就会发挥作用,为动物提供必要的营养物质。断奶前仔猪体内消化酶分泌不足,会导致消化能力差,采食量低,从而引起腹泻。随着日龄的增加,仔猪体内消化酶逐渐分泌增多,消化能力逐渐提高。仔猪断奶后消化酶分泌减少,导致其采食量下降、营养物质消化不良。因此在断奶前后要补充足够的消化酶以保证仔猪营养的需要。3.免疫能力较弱断奶后仔猪体内的免疫系统会受到一定影响,断奶后的仔猪抵抗力相对较弱,容易受到病原菌感染。目前在国内养殖中常见的大肠杆菌、沙门氏菌、巴氏杆菌等细菌性腹泻病毒以及传染性胃肠炎病毒等病毒性腹泻病毒都会引起仔猪腹泻,其中细菌性腹泻病毒对仔猪危害最大,其会导致仔猪脱水,造成仔猪抵抗力下降。同时,在断奶时应激因素影响下,仔猪的肠道粘膜分泌大量粘液,这是一种保护屏障,可阻挡致病菌入侵。当仔猪肠道粘膜被破坏时,则会导致肠内容物中的有害菌大量繁殖和毒素的吸收,导致肠内容物不能正常排出体外而引起腹泻。4.体温调解由于早期断奶仔猪体温调节机能不健全,在断奶前后由于环境温度的变化,导致仔猪肠道内的温度发生变化,进而导致仔猪消化不良和腹泻。因此,在断奶前后要加强对仔猪的保暖和加温,保温的方法主要有:①保温箱、保温灯、保温毯。保温箱或保温灯内放入热水袋,在保温箱内放置小火炉或电热板:②人工加温。对断奶前后的仔猪用加温设备进行人为加温,以增加仔猪肠道内的温度,提高仔猪的消化能力和抗病能力。主要是向仔猪提供热水袋:③温水拌料。在断奶前后的仔猪日粮中添加适量的温水,水温一般不超过45℃,添加量为日粮重量的0.3%0.5%:④饲料中添加微生态制剂。如枯草芽孢杆菌、乳酸菌、酵母菌等。(二)病源性因素微生物因素断奶前仔猪肠道中存在着大量的细菌、病毒和寄生虫,而断奶后由于营养物质的缺乏和环境条件的突然变化,以及由于猪只自身的生理特点,致使机体抵抗力下降,使这些病原微生物大量繁殖并侵入仔猪体内,引起发病。药物因素仔猪肠道内环境是一个相对封闭、酸性强、无氧环境,加之断奶时仔猪产生了一种叫乳房炎的疾病,导致仔猪肠道内有益菌和有害菌同时大量繁殖,导致大肠杆菌、沙门氏菌、弯曲杆菌等有害微生物大量繁殖。1.细菌性腹泻由于细菌大量繁殖,引起的腹泻称为细菌性腹泻,常造成仔猪大量死亡。根据病原菌的种类,可将其分为多种类型,常见的有大肠杆菌、沙门氏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大肠杆菌为最常见的细菌性腹泻病,一般发生在断奶后7以内,是断奶仔猪最常见的一种细菌感染性疾病。仔猪断奶后肠道内有益菌减少,有害菌大量繁殖,加上免疫抑制以及环境温度、湿度变化等应激因素刺激,引起肠道粘膜损伤或肠蠕动紊乱而发生腹泻。沙门氏菌是一种革兰氏阳性杆菌,无芽孢,无荚膜。常引起仔猪急性腹泻和败血症。2.病毒性腹泻本病是由病毒引起的猪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以腹泻为主要症状,多呈地方性流行或散发。腹泻是本病的主要特征,其临床症状多不明显,无明显季节性,一般多发生于早春、晚秋和冬季。仔猪感染后以腹泻为主,粪便呈黄色或绿色,有腥臭味,有时带有粘液或血液。病初腹泻量少,随后病情加重并迅速传播,死亡率高。防治措施:(1)加强饲养管理,注意防寒保暖、通风换气。(2)加强免疫接种工作。(3)做好生物安全措施(4)在流行季节来临前或流行初期口服磺胺类药物、氯霉素等药物进行预防。在流行地区可用抗生素和磺胺类药物配合使用来进行预防和治疗。3.痢疾密螺旋体腹泻痢疾密螺旋体(chiliomycota porphyroides)是一种多杀性细菌,由痢疾密螺旋体寄生于仔猪小肠和大肠引起的急性、高度接触性肠道传染病,多发生于断奶前后,临床上以粪便呈黑色、恶臭、稀水样腹泻、粪便中含有大量粘液和血液为特征,具有高度传染性。仔猪在断奶前由于缺乏营养物质和环境应激,易感染痢疾密螺旋体,一旦发病往往病情严重、死亡率高。研究表明,痢疾密螺旋体的感染可以使仔猪的免疫功能下降,造成机体抵抗力下降,使细菌容易繁殖,从而导致腹泻发生。目前对该病尚无有效的治疗药物。(三)料性因素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