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新疆棉花出口东南亚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的文献综述

第1页 / 共5页

第2页 / 共5页

第3页 / 共5页

第4页 / 共5页

第5页 / 共5页
已完成全部阅读,共5
关于新疆棉花出口东南亚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的文献综述-知知文库网
关于新疆棉花出口东南亚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的文献综述
此内容为付费资源,请付费后查看
10
限时特惠
20
立即购买
您当前未登录!建议登陆后购买,可保存购买订单
付费资源
© 版权声明
THE END
响世界棉花市场的重要信息来源之一。作为棉花生产大国之-的美国不仅关注本国棉花生产,而且关注世界各国的棉花生产情况。1.2国内对棉花产业的经济研究棉花是中国重要的经济作物,其生产和发展一直受到重视,从政府到科研部门和高等院校乃至一些企业都在开展对棉花产业的经济研究。近几年中国国内对棉花产业的经济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方面,棉花体制发展问题的研究。马凯1997年在其《中国棉花体制改革研究》中对中国棉花产业的生产体制、购销体制、价格体制、宏观调控体制、质量保证体制、进出口体制等内容进行了探讨。卢峰于1999年和2000年对政府行政定价与棉花供求波动、中国国际贸易效率等问题进行了研究,指出政府价格干预放大了棉花供求波动,关键原因在于计划调节对供求变化反应比市场调节更为滞后。周曙东2001年对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棉花波动的原因进行了分析,评价了传统计划体制下形成的棉花价格调节机制、决策机制、利益调节机制、进出口调节机制等政策调控措施的低效率。梁幸平和张泉欣对棉花流通体制改革及其效果进行了评价,认为棉花流通体制改革的总体质量不高,深层原因来自相关政策到位难。另一方面,棉花生产增长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李文娟、谭砚文等测定了改革开放以来棉花生产的技术进步贡献率,发现技术进步对中国棉花生产的贡献份额达到了77.4%。毛树春2002年从中国棉花生产技术发展状况出发,提出了中国棉花可持续发展的技术性目标。胡少华和邱斌于2004年研究了政策、制度、技术和区域等因素对江苏棉花产出的贡献。朱启荣、李宁等2005年对影响中国主产棉区棉花生产变化的经济因素进行了分析,认为随着农村就业机会的不断增加,劳动力的机会成本提高,农民的收入和粮棉生产的投入比较效益的变化是中国棉花种植布局发生变化的主要经济因素。2.有关出口贸易的相关研究2.1关于汇率和关税对进出口贸易的影响赵羚琳(2013)利用浙江农产品出口月度数据,构建浙江省农产品出口与汇率之间的模型并进行回归分析,得出当前人民币升值对浙江农产品实际出口带来负面效应等结论,最后提出,短期通过政府农业支持政策降低了农产品出口成本,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点赞0 分享
评论 抢沙发
头像
欢迎您留下宝贵的见解!
提交
头像

昵称

取消
昵称表情代码图片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