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的犯罪行为认定问题研究

第1页 / 共16页

第2页 / 共16页

第3页 / 共16页

第4页 / 共16页

第5页 / 共16页

第6页 / 共16页

第7页 / 共16页
试读已结束,还剩9页,您可下载完整版后进行离线阅读
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的犯罪行为认定问题研究-知知文库网
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的犯罪行为认定问题研究
此内容为付费资源,请付费后查看
1020
立即购买
您当前未登录!建议登陆后购买,可保存购买订单
付费资源
© 版权声明
THE END
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的犯罪行为认定问题研究目录摘要…一、引言.…2二、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的概念特征.....(一)侵犯公民个人信息行为方式的概念(二)侵犯公民个人信息行为方式的特征(三)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的分类三、侵犯个人信息犯罪行为构成要件.....5(一)信息数量因素........5(二)非法牟利数额因素....(四)危害后果因素.6四、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犯罪行为认定问题....7(一)侵犯公民个人信息行为方式的规定......7(二)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行为认定存在问题的原因…7五、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刑法规制的完善措施(一)明确“公民个人信息”的范围1.明确信息的可识别性..·.…82.明确公开信息的范围..….93.梳理个人信息类型...9(二)完善信息数量认定方法.·101.统一数量认定标准...102.完善批量计算规则...…….103.完善数量计算标准.·….11(三)明确“其他非法获取手段”的界定标准.·12六、结语13参考文献.…摘要侵犯公民个人信息是近年来在我国司法实践中日益突出的一个问题。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个人信息安全问题日益凸显,对该罪的深入研究不仅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保护公民的个人信息权益,也有助于维护社会公共秩序。首先,本文通过分析多起具有典型意义的案例,旨在揭示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在司法实践中所涉及的多个关键争议点。因此,在立法和司法实践中,我们需要明确公民个人信息的具体范围,以便更好地保护公民的隐私权。其次,制定信息数量的认定标准也是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司法实践中的一个关键争议点。在一定程度上,信息数量与违法行为的严重程度成正比。因此,合理制定信息数量的认定标准,有助于司法部门更准确地判断违法行为的性质和处罚力度。最后,如何对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的“非法行为”进行合理的认定和有效监管是另一个重要问题。在认定侵害公民个人信息罪时,我们应对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中“非法获取”行为进行清晰的界定。总之本文通过对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在司法实践中涉及的关键争议点进行深入探讨,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适用相关法律规定,为保护公民个人信息权益、维护人身权利提供有力保障。关键词:公民个人信息:非法获取;司法认定—1一、引言在信息高速发展的今天,人们的生活与互联网的联系日益紧密。因特网已经成为一个非常重要的信息交流平台,它正在深刻地影响着人们的生活。伴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与运用,大数据对人们的日常生活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它不仅可以给人们带来大量的有用的信息,还可以为我们提供精确的服务,甚至还可以对我们的生活轨迹予以分析。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收集到的信息也越来越多,个人信息是数据库的主要来源,因此,大数据的广泛应用,对于社会的管理,个人的日常生活来说,都是在提供方便。但是,在提供便利的同时也让个人信息保护遇到巨大的挑战,甚至对个人的信息安全乃至人身权利造成严重的威肋、其安全性也面临着巨大的风险。其表现在一方面是侵犯公民个人信息,另一方面是以获取公民个人信息为手段,进而实施了一系列其他的犯罪行为,从而对公民和社会的利益造成了严重的损害,所以,打击以该罪为前行为的犯罪链条,有利于从源头规制此类犯罪。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首次纳入刑事法律,是在2009年的《刑法修正案(七)》中。随后被不断予以完善。即使制裁的手段不断加大刑事制裁取得了显著成效,人们还是可以感受到,公民的个人资料一直处于一种不安全的状态。为何会出现这种情况,这与我国前置个人信息保护法的缺乏和大数据时代的变迁有很大的联系。具体表现在该罪上,在面对外延的犯罪对象,对其是否构成该罪进行判断变得非常困难。如果判定标准太低,那么法律将会对信息和资讯的传递交换产生阻碍作用,这不但对公民隐私权利的保护产生了不利影响,而且还会牵涉到我国信息化进程。因此,在提供必要的保护的同时,也要考虑到经济、社会的发展以及信息的传播。如何协调二者之间的关系,准确理解本罪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将的理论研究与司法实践中的一些有争议的案例相结合,从这些案例的争论焦点中,总结和归纳了目前在对该罪进行规范时,对该罪的种类和数量的认定,对“情节严重”的认定,以及以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为手段或目的的多个犯罪行为的罪数形态的认定等问题。再加以阐述和论证,对这些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笔者的观点,这将有助于促进我国对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犯罪的规制进程,也有助于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犯罪的认定确定性。—2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点赞0 分享
相关推荐
评论 抢沙发
头像
欢迎您留下宝贵的见解!
提交
头像

昵称

取消
昵称表情代码图片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