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制下科创板公司IPO被否财务问题研究(开题报告)

第1页 / 共6页

第2页 / 共6页

第3页 / 共6页

第4页 / 共6页

第5页 / 共6页

第6页 / 共6页
已完成全部阅读,共6
注册制下科创板公司IPO被否财务问题研究(开题报告)-知知文库网
注册制下科创板公司IPO被否财务问题研究(开题报告)
此内容为付费资源,请付费后查看
1020
立即购买
您当前未登录!建议登陆后购买,可保存购买订单
付费资源
© 版权声明
THE END
论文(设计)来源论文(设计)类型一、选题意义:随着我国经济体制和金融体制的超市场化方向不断地发展,中国的资本市场正在经历一个由小到大、从没有制度和标准到逐渐形成制度、逐渐规范的过程。但是相比于国外比较成熟的资本市场,我国IP0发行审核制度一一核准制的市场化稍弱,同时也曝露出许多问题,如:壳资源的浪费、“堰塞湖”现象等问题。所以,国内的资本市场尚且有待进一步优化与完善。截至2021年7月28日,2021年以来,发审委和上市委共审核了265家公司(上交所主板33家、深交所主板21家、上交所科创板84家、深交所创业板127家)的首发申请(二次上会的企业,计算两次上会),其中,236家获得通过,14家被否,6家暂缓表决,1家暂缓提交,8家取消审核,通过率为89%。本文将从上海康鹏科技、福建汇川物联网技术科技、武汉跏创生物技术以及赛赫智能设备(上海)4个4家被否企业情况、P0被否的财务原因展开分析,通过中国资本市场的实际情况,针对上海康鹏科技、福建汇川物联网技术科技、武汉跏创生物技术以及赛赫智能设备(上海)4个企业中发现的财务问题,去分析拟上市公司的IP0在核准制度下被否决的主要原因,从而进一步地给拟上市公司提供在IP0发审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以尽力避免企业花费大量时间、精力和金钱却又因IP0被否遭受到一蹶不振,希望能够对拟上市公司IP0的审核发行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二、国内外研究现状概述:(一)国外研究现状1933年,美国成立了证券交易委员会,并颁布了《1933年证券法案》,规定拟上市公司应当向证券交易委员会提出注册申请,经过相关部门的审核,审核通过后注册才会生效。在欧洲,拟在创业板上市的公司有两种发行渠道。第一种是欧盟标准监管的市场,另一种是由各国自行监管的市场。Cecile Carpentier..Jean-Marc Suret(20l5)对美国和加拿大股票发行的整体情况进行了对比分析,发现美国股票发行的失败率高于加拿大。他们认为这是因为加拿大的市场为中小企业提供了更多的融资渠道,因此,在证券市场上市的公司普遍是真正有需要而且资质更符合要求的。另外,加拿大对上市公司退市的条件要求也更为严格.Cheung William和Liu Kejing(2014)在对中国主板市场和创业板市场的对比研究中发现,创业板市场的开板为中国证券市场交易带来了活力,主板市场对创业板市场的交易有一定的引导作用。在对美国拟上市公司首次公开发行注册申请制度的研究中,美国学者Zvi Bodie(2011)认为,美国的证券交易市场监管是多层次的。这样的监管制度及可以保证拟上市公司真实有效地披露公司信息,还能有效地惩戒在上市过程中有舞弊行为的公司。在对拟上市公司IP0失败问题的研究中,Peter D.Wysocki(2007)认为,公司的会计信息会对上市产生影响。会计信息质量差的公司在发行中更容易失败。James S.Ang,James C.Brau(2002)指出,在公司首次公开发行股票的过程中,公司披露的信息越全面、透明程度越高,那么这家公司上市的成本也就越低,两者之间存在反比的关系。现代内部审计之父Lawrence B.Sawyer曾提出舞弊三角理论,W.Steve Albrecht(1995)对这一理论进行了进一步的阐述。他认为公司财务舞弊是由三个原因同时作用导致的,这三个原因分别为机会、压力和自我合理化,这三个动因缺一不可,缺少其中任何一项都不会导致公司财务舞弊。(二)国内文献综述自2009年10月创业板开板以来,截至2016年末,共有近500家企业在创业板市场成功上市,同时也有60余家企业由于各方面的问题,在发行审核的阶段遭到否决。创业板市场受到了我国各方学者的关注,创业板P0中的各种问题成为了研究的重点。另外,随着我国股票发行制度的不断演变和改进,拟上市公司创业板发行审核的制度也成为了关注的焦点。很多学者都对以上的问题撰文进行了分析和探讨。王国刚(2003)在论述创业板设立前应当首先解决的问题时,提出创业板市场存在的目的在于激发社会的创业精神、鼓励创业行为,为创业者吸引投资,为有志创业的人提供成长的环境,同时也有利于国民经济的发展。王国刚还指出,创业板的风险理论上来说是大于主板市场的,但是由于拟在创业板上市发行股票的公司一般为民营企业,这些企业公司的高级管理人员一般也是企业资本的所有者,因此这些公司在运行和管理方面会有更强的约束,这样的情况可能会使创业板上市公司的运行情况优于一些主板上市公司。孙琪琦(2009)认为创业板市场的开板有利于为市场吸收更多的新增资金,给投资人提供了新的投资渠道,相应地,也为一些中小企业提供了融资渠道,营造了更好的成长环境,这样的市场也更加有利于推动我国的经济转型。另一方面,创业板市场的开板也为各种中介机构提供了增加收入的机会。常红军(2010)对于我国股票发行制度的演进进行了总结,提出我国的股票发行审核制度是在政府主导下的核准制,经历了从审批制到核准制的演变。另外,对于那些不符合上市条件的公司,分析了存在的问题,并追溯了这些问题产生的原因,主要从我国股票的发行和监管机制、拟上市公司所披露信息的透明程度以及对公司和中介机构的惩处力度三个角度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宋清辉(2015)提出,拟上市公司IP0被否决主要有四大原因,第一是公司的信息披露质量问题,第二是公司的独立性问题,第三是公司的内部控制水平问题。除以上三个大问题,在拟上市公司发行审核中暴露出的问题还有高级管理人员的稳定性、投募资金的风险问题等等。对于我国创业板市场发行审核的制度,徐莹(2015)分析了发行审核制度的改革问题。徐莹认为,目前我国创业板P0管理机制还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导致目前创业板上市公司的质量不高,例如IP0抑价问题和IP0盈余管理问题等等。在创业板IP0过程中,由于信息的不对称性,发行人会出现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的问题,对于投资者来说,会侵害到他们的利益。徐莹还分析了《证券发行及承销管理办法》的修订对控制、减少创业板IP0违规行为的意义。对于拟上市公司在创业板首发上市过程中暴露出的问题,陆云芝(2013)汇总分析了2009年至2012年创业板IP0发行审核的具体情况,特别将每年被否决公司涉及的问题进行了汇总并加以整理分类,最终总结出六大问题,分别是财务问题、信息披露问题、公司的成长性问题、公司的独立性问题、募投项目合理性问题及公司运作的规范性问题。针对以上的问题,陆云芝从公司角度出发,提出了解决的方案,主要包括预先对财务指标进行分析评估、适时调整经营的策略和方针、分析公司所在市场的需求、规范财务核算、提高内部控制水平等。郑启华和倪侃侃(2011)强调了创业板拟上市公司在发行审核工作中应当重点关注的财务问题。这些问题主要有无形资产、固定资产的出资问题,及资金来源的合法性问题,另外,还应当关注研发费用在资本化过程中采用的会计政策问题,公司内部控制的水平问题和公司财务会计基础工作问题。王玲玉(2014)分析研究了自2009年起至2012年止的创业板发行审核情况数据,着重分析了发行审核未通过公司的被否决原因,并提出了对应的解决措施。王玲玉认为拟上市公司在创业板IP0中应当关注创业板的特色并在申请中着重体现出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点赞0 分享
相关推荐
评论 抢沙发
头像
欢迎您留下宝贵的见解!
提交
头像

昵称

取消
昵称表情代码图片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