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钢股份财务绩效的问题及对策

第1页 / 共52页

第2页 / 共52页

第3页 / 共52页

第4页 / 共52页

第5页 / 共52页

第6页 / 共52页

第7页 / 共52页
试读已结束,还剩45页,您可下载完整版后进行离线阅读
马钢股份财务绩效的问题及对策-知知文库网
马钢股份财务绩效的问题及对策
此内容为付费资源,请付费后查看
1020
立即购买
您当前未登录!建议登陆后购买,可保存购买订单
付费资源
© 版权声明
THE END
摘要钢铁行业作为我国国民经济的关键基础性产业,对于促进中国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后疫情时期,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已经步入了“新常态”,中国经济结构的转型提升也给传统重资产的钢铁行业发展提出了更高要求。在新的时代背景下,中国钢铁企业产能严重过剩的问题已经成为中国所有钢铁企业都不得不正视的问题。虽然2015年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给正处在发展瓶颈阶段的中国钢铁企业重新提供了发展的方向与动力,不过由于改革仍然是个漫长的过程,而且改革的成效更需长期试验,因此分析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究竟能否给中国钢铁企业产生良性的发展效果和这种效应的持续性有着很大的实际意义。本文以马钢股份作为研究对象,分析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在我国实行的背景,结合国内外现有的研究成果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及财务绩效的相关理论,对马钢股份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所做出的实践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从横向和纵向两个层次对马钢股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绩效进行分析。纵向方面主要结合财务分析方法对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前后马钢股份偿债能力、营运能力、盈利能力以及发展能力进行比较分析,并在此基础上选取了补充指标从去产能、补短板、降成本效果进行分析:横向方面主要通过因子分析将马钢股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效果与同行业进行对比分析。研究发现,马钢股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效果方面还存在债务化解效果不明显、存货周转能力较低、增效成果不显著以及发展潜力不足等问题。为保障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效果的持续性,本文提出要资本结构优化战略,加强存货管理,低成本战略,加快技术升级改造等建议。以期通过本文的研究及对策,为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下的马钢股份的财务绩效水平方面提供一些能进一步提升和借鉴的建议。关键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财务绩效:因子分析:马钢股份第1章绪论1.1研究目的及意义1.1.1研究目的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已经步入了“新常态”,就钢铁行业为代表而言的低水平竞争激烈、企业效益下滑严重的问题十分明显,具体体现在低端产品产能过剩严重、高端产品供给短缺、产能利用率较低以及缺乏技术创新的能力等。针对这些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2015年底,习总书记提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主要强调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进一步优化供给端,从总体提升供给的水平和质量,增强经济的韧性,推动中国经济向高质量迈进。2016年,中央提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改革的主要任务为“三去一降一补”,分别为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对于中国钢铁企业来说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对我国钢铁行业既是挑战也是机遇,各钢铁企业需要紧紧围绕着改革的主要任务来清除低效、无效的产能,调整长期性结构,提高供给的质量,使得供给端与需求端相匹配,进而推动我国钢铁行业的健康良好发展。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背景下,钢铁行业采取了哪些措施来走出产能过剩、高端质量供给缺乏等困境,在财务绩效方面有哪些变化和成果,这些值得深入研究与探讨。因此,本文通过对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前后马钢股份的财务绩效采取对比分析方式来发现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所带来的影响。本文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背景并且以财务绩效相关理论为基础,以马钢股份为研究对象,探究马钢股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举措及实施效果,分析马钢股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进行后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关的对策建议,以期进一步提升马钢股份的财务绩效水平。1.1.2研究意义(1)理论意义从现有的国内外研究成果可以发现,对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问题的研究,大多数研究主要关注钢铁行业的去产能及战略转型问题,对改革财务绩效的关注也多集中在钢铁行业财务管理、成本管理以及环境绩效、社会责任问题,少有学者研究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对钢铁行业财务绩效带来的影响。本文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及中国经济社会“新常态”的大背景结合起来,以马钢股份为对象,通过对比分析其在改革前后财务绩效的变化,探究其改革效果,以补充现有研究。(2)实践意义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实施为钢铁行业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活力,帮助该行业清理低效、剩余的产能,降低产品库存量,推动钢铁行业的转型升级,催生更多的高效率、低耗能、低污染的企业。改革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改革带来的效应需要时间来验证,如何验证改革带来的成效是实务中必须面对的问题之一。本文在传统财务分析方法的基础上引入因子分析方法来综合起来分析,在横向层面和纵向层面两个分析角度来比较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前后马钢股份财务绩效的变化情况,对分析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财务绩效上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1.2国内外研究现状1.2.1关于供给侧改革的研究有关供给侧改革的研究,James十九世纪初提出了萨伊市场定律,他认为市场需求情况可以由供给情况来决定。George Gi1der(1985)认为资本主义的观念是先有供给,供给是经济的重点,由供给来满足需求W。Feldstein(1986)提出了著名的“费尔德斯坦曲线”模型,该模型是对供给学派相关理论的延伸,其认为政府应该让市场充分发挥自身的调节功能而不要过度干预。随后,Nige1Hea1ey(1994)通过研究1900-1970年期间英国政府施行的为解决经济问题的政策,这些政策大多从供给层面上来考虑,说明从供给层面解决当前问题比较的常见。Xiaohe Ma(2020)认为需要正确充分地认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作者从多方角度分析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概念和原因、如何实施改革、改革的影响等问题。在供给侧改革的必要性方面,Walter W.He11er(1999)通过对肯尼迪时期美国市场出现的一些问题进行了综合分析,认为供给改革才能解决当下一系列的社会问题。Minxin Pei(2006)以中国经济近几年的发展的情况为切入点进行了系统分析,研究发现中国将会出现一些不可避免的问题比如产能过剩、经济发展变缓等。张五常(2008)认为管理公司可以从供给侧角度进行,公司需要内部管理能力方面的供给。刘霞辉(2013)对影响我国经济增长的一些因素进行了探究工作,然后结合我国的宏观发展状况指出了其中存在的一些不足,并提出要重视供给要素的效率和质量等等相关建议。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来说,邓磊、杜爽(2015)认为实施供给侧改革对于我国经济发展很有必要,在改革的过程中通过监管制度的完善、推动创新等等方式来发挥改革的效果,这会有利于促进经济的发展。Bing Wang(2021)指出随着供给侧改革不断推进,在为企业提供发展方向的同时也带来了一些问题,而对管理会计进行创新研究不仅在增强企业竞争力上具有贡献同时还有助于企业未来发展战略的实现。罗良文、梁圣蓉(2016)对经济发展中的一些难点进行深入研究,并分析了供给侧改革的重要性以及对供给侧改革存在的误解。文建东、宋斌(2016)结合经济增长相关理论提出了供给侧改革的推进有助于我国未来经济的发展。关于供给侧改革对企业的发展问题,方福前(2016)认为企业对于产品的质量的改进和生产效率的提升是进行供给侧改革的较好角度。杨利军(2016)认为可以通过供给侧改革的关键要点在于落后产能的缩减、产品的质量有所提高、提高企业的创新能力来平衡供需关系,同时政府要减少对市场的干预。陈爱雪(2016)通过新供给理论分析出我国钢铁行业目前存在一些问题,钢铁企业需要降低自身的负债同时还要提高自身的盈利水平,还认为钢铁行业要应对产能过剩的问题可以通过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点赞0 分享
相关推荐
评论 抢沙发
头像
欢迎您留下宝贵的见解!
提交
头像

昵称

取消
昵称表情代码图片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