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实验教学操作创新

第1页 / 共9页

第2页 / 共9页

第3页 / 共9页

第4页 / 共9页

第5页 / 共9页

第6页 / 共9页

第7页 / 共9页
试读已结束,还剩2页,您可下载完整版后进行离线阅读
化学实验教学操作创新-知知文库网
化学实验教学操作创新
此内容为付费资源,请付费后查看
1020
立即购买
您当前未登录!建议登陆后购买,可保存购买订单
付费资源
© 版权声明
THE END
目录1化学实验方法31.1缺点列举法.31.2希望列举法.1.3移植法32做好课本实验,唤起创新意识….42.1演示实验,注重探究性.42.2分组实验,注重开放性.43使化学实验与生活有机整合.54使化学实验目标明确化,培养与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55丰富实验内容与形式,使化学实验体现出多样化的特点.66化学实验员应当注重引导学生对实验步骤与实验内容进行自主设计77数字化信息系统在化学教学创新中所发挥的作用.77.1数字化信息系统实验室可使定性实验定量化.772数字化信息系统实验室可使科学探究实践化88结语.8参考文献摘要:化学实验,作为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是义务实验阶段的重点学习内容,占据极其重要的地位。对化学实验展开创新研究的过程,是增强学生动手实验能力,拓宽思维,增长知识的重要途径。本文将就化学实验创新方法展开相应研究,以期能为日后化学实验工作者的实验工作,起到参考性的作用,从而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化学兴趣。关键词:化学;实验:实验操作;兴趣1化学实验方法想要通过化学实验真正实现其内在价值,实验操作者首先应当以课本范例为基础,利用实验室内现有的耗材、药品及设施,对先前的实验方法进行内容和形式上的不断开拓创新,最后以达到简化操作步骤作为目标。强化实验的现场效果,方便观察,使在场的学生能够对结果加深印象,从而从本次实验中获得良好的感悟。本文涉及的一些创新的思路和方法,在以下文中都有详细解释。1.1缺点列举法顾名思义,这一方法是从原来的实验中,找出不足之处,然后对不足之处进行点对点的剖析,最后得到一种新的方法实现原有实验的突破。这一方法,是众多实验方法的改进优化形式中采用最多的一种。经典案例《二氧化碳灭火》,因为杯中蜡烛的燃烧,使得热气流向上流动,二氧化碳向下流动,导致最终现象与预期结果不相符。就这一问题的解决方法有,可以在实验之前在烧杯中插入一块裁剪过的有缺口的硬纸板,使其在插入时缺口向下。该方法能够高效地解决上述问题。在此基础上,还可以用工具把蜡烛粘住,防止二氧化碳向下流动。1.2希望列举法该方法是依照个人的主观意愿,或是有特殊需求的情况下,通过枚举自己期待的实验结果,在这些希望的结果上进行相关的实验,从而实现突破。这也是实验过程中一种常见的方法。以实验案例《氨分子扩散》为模板,它的实验期望点是:第一,密闭的环境体系;第二,合理的氨水添加量:第三,实验装置需要加固其能够持续循环利用。从这些实验期望点出发,可以在实验仪器弯头处滴加8滴浓氨水,实验会呈现这种结果:纱布变红是以中间为界限,上部变红且颜色逐步加深,下部颜色几乎没有什么变化。最终可以总结得出:分子处在不停息的运动状态中。从对氨水加热使得纱布的变色速度变快这一现象可以得出,分子的运动频率随着温度升高线性上升。实验中需要注意的是,在少量氨水滴加时,设备的两端无需堵入棉花。1.3移植法该方法是在现有成功的应用案例或经论证的理论体系基础上,将其中的知识转入到化学实验中,将原有的化学实验过程进行优化改进。案例《检测物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中,原来的操作是这样:往烧杯里面撒上石灰水溶液,把烧杯半扣在燃烧物的上方,用杯内石灰水的变化来判断是否体系中有二氧化碳生成。这种操作方法非常繁琐,石灰水的反应没有很显著,只有些许的浑浊感,难以观察到。因此,为了改善这一不足,可以收集燃烧后的气体,将其直接注入澄清石灰水的容器中,这一方法不仅可以简化实验过程,还可以更清晰的呈现实验结果。2做好课本实验,唤起创新意识2.1演示实验,注重探究性利用实验来探寻自然界存在的客观规律是学习过程中一种最直接高效的手段。书中有很多在上课时要给学生们操作演示的实验,这些实验大多是只是为了二次证明课本上的知识点而进行的,往往没有顾及其中所包含的可以创新的细节部分。很多负责这些实验的老师,往往因为实验过程繁琐,干脆在课程学习中忽略了这一步骤,直接以口头讲述或者题目强化的方法对其进行验证。这种做法往往会对学生的教育产生背道而驰的效果,不仅会打消孩子学习的积极性,还会扼杀他们的思维创新能力。学生学习的过程中,不应该是定式思维,应该富于现象,这种想象力能够带来源源不断的创新,只要做好这方面的引导,启发孩子们想象的天赋,他们会对未知的世界更加充满兴趣,会不断地去探索未知。通过细致的观察,我们才会发现别人没有发现的东西。观察是发现的前提,是发现的第一步。当观察的越仔细越认真,那么得出的感悟就越接近真理。在进行实验时,应该让学生自己去发散思维,从中发现新的知识。在碳酸钠和盐酸的反应过程中,普遍观察的结果是有气泡产生并且生成的速率不一样,而深入观察则会发现,随着滴加的前后顺序不一样,结果不相同。2.2分组实验,注重开放性古人的经验告诉我们要将理论付诸于行动。理论和实操同步进行,不仅可以锻炼动手能力,也能学会自主思考。此外,动手操作也是检验课本上的知识是否正确的过程,是实践对于理论的再次验证,才会符合从实践到认识再到实践的一系列发展规律。在中学生的试验中,就需要用到分组的模式进行试验,考试内容,也是学生在实际状况面前从事实验操作的宝贵经验。学生在高二阶段之前,已经完成了大量基础化学知识的学业,这个阶段,我们应该充分相信学生,让他们分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点赞0 分享
相关推荐
评论 抢沙发
头像
欢迎您留下宝贵的见解!
提交
头像

昵称

取消
昵称表情代码图片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