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页 / 共18页

第2页 / 共18页

第3页 / 共18页

第4页 / 共18页

第5页 / 共18页

第6页 / 共18页

第7页 / 共18页

第8页 / 共18页
试读已结束,还剩10页,您可下载完整版后进行离线阅读
建筑工程施工管理研究此内容为付费资源,请付费后查看
黄金会员免费钻石会员免费
付费资源
© 版权声明
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允许请勿转载。
THE END
目录摘要…第一章绪论…1.1建筑工程施工管理的基本内涵...........1第二章建筑工程项目施工管理的探析....12.1施工管理的内容与特点...2.2施工管理的现状分析....2.3施工管理的相关对策2.4建筑施工项目管理创新的必要性....…..42.5施工组织设计的内容和编制方法...….6第三章建筑工程施工项目管理的控制措施......73.1施工项目管理的成本控制..................83.2施工项目管理的进度控制3.3施工项目管理的质量控制..14第四章结论....17参考文献.致谢.….·……17i建筑工程施工管理研究摘要建筑工程施工阶段的管理是整个工程项目管理的关键,其管理的好坏,对工程项目的质量、安全、进度、成本的控制将产生重要的影响:本研究通过分析建筑工程项目施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阐述了项目施工管理创新的必然性,提出了创新的原则和方案:并就建筑工程施工项目管理中的成本控制、进度控制及质量控制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及论证。第一章绪论中国经济已成为世界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几年来,中国的经济建设飞速发展,特别是国家通过扩大国内基础设施建设来拉动国内经济增长的背景下,建筑企业获得了一个难得的发展机遇。国内的许多建筑企业在此利好政策下做大做强,无论在市场占有还是领域发展等方面都得到了极大拓展。但是不可否认的是,建筑工程的项目管理由于仍然受传统管理体制的影响,已经适应不了新的经济发展环境,经济的高速发展与建筑市场的管理机制出现了不相协调的矛盾,这严重影响了我国建筑市场的健康发展,因此,对工程项目建设全过程实行现代化的项目管理正变得越来越重要。1.1建筑工程施工管理的基本内涵建筑工程施工管理是一个复杂的过程,而施工阶段的管理是整个工程项目管理的关键,其管理的好坏,对工程项目的质量、安全、进度、成本的控制将产生重要的影响。而施工企业承担了此阶段的主要任务,所以,施工企业在此阶段所进行的项目管理就成了整个项目管理的重中之重。因此行内对施工项目管理一般定义为”施工项目管理即是由建筑施工企业对施工项目进行的管理”。第二章建筑工程项目施工管理的探析2.1施工管理的内容与特点2.1.1施工管理的内容按照我国的建设程序,建筑工程施工管理的寿命周期可以分为五个阶段:招标签约阶段、施工准备阶段、施工实施阶段、竣工验交阶段和保修阶段,在这五阶段中,施工-1-管理的内容可以概括为”一个规划,四控四管一协调”。(1)一个规划:编制施工项目管理规划建设单位组织招投标,施工企业管理层编制《项目管理规划大纲》,作为投标书的重要内容之一和中标施工到保修的全面的纲领性规划:在开工前,施工单位编制《项目管理实施规划》提交给甲方和监理项目部,《项目管理实施规划》是对施工管理从开工到竣工验收进行指导的实施性文件。(2)四控: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对进度、质量、成本和安全进行控制,以实现项目的各种约束条件。(3)四管:生产要素管理、合同管理、信息管理和施工现场管理。(4)一协调:组织协调是对施工过程中各单位之间、各单位内部关系进行有序一协调,减少施工中各类矛盾的发生,为施工创造宽松的内外环境。2.1.2施工管理的特点(1)、施工管理的对象是施工阶段的施工系统。施工管理的对象是施工系统,施工系统是指一个建筑项目中所有的建筑工人以及相关的资金、机械、材料和工人所处的环境条件组成的系统,它形成于投标阶段,存在于施工阶段,消亡于竣工日期。(2)、施工管理是在合理工期内的连续活动。工程项目有自己的合理工期,发包方不能任意压缩,在合理工期内,管理活动是一个连续的过程,这也方便了对存在于合理工期内的施工系统进行数学模拟。(3)、施工管理要求强化组织协调工作。施工管理过程涉及到施工单位、监理单位、建设单位,国家质量监督部门和国家安全检查部门以及社会行政部门等等,这些都对施工管理活动存在或多或少的影响,因此,施工管理活动要强化组织协调工作。2.2施工管理的现状分析我国建筑企业由于长期受传统计划经济管理体制的影响,仍然带有很强的计划经济色彩,以行政和硬性指令来代替科学的管理方法,项目管理水平还处在比较低的层面上,存在较多问题,突出体现在管理不合理、组织不科学、经济效益低、管理方法落后、人员素质低等。这一点在国内大型企业体现的尤为明显。2.2.1管理模式现状分析传统的施工管理模式分为两种,随机化施工管理模式和制度化施工管理模式。工程指挥部模式属于随机化施工管理模式。在工程施工过程中,以政府为主导建立工程建设指挥部,全面组织工程建设的实施。指挥部将工程切块分包,用行政代替管理,统一调度,负责总体协调和形象进度、质量、安全、成本的监督控制。工程指挥部可以-2-任意干预工程建设的每一个过程来体现国家的意志,它的核心思想是“计划指导”,它不符合市场经济的建立工程指挥部,“以利润为导向”的竞争法则。控制方面,表现为在企业内部对控制缺乏足够的重视,缺少完整的控制体系,主要凭经验积累和主观臆想。控制的大部分内容被检查工作所代替了。检查只有等待任务结束以后才能进行,也就是说进行的只是事后控制。对检查出现问题的结果,不进行统计分析和量化计算,只是定性作出判断。事前控制和事中控制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材料采购方面,目前建筑企业的采购方式多采用大批量集中采购的方式。项目接到手现联系供货商,与供货商缺乏一种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采购方式缺乏灵活性,大宗材料一次购入量太大,既占用资金又占用场地,零星材料又得频繁采购,增加了采购成本。2.2.2人员素质现状分析我国的建筑企业队伍素质整体较低,并且结构层次也不尽合理。首先,高等教育以上的以上学历人员不多,而大、中专学历者占据绝大多数:其次,存在着重工程技术人员,轻管理专业人员的倾向,在缺少高素质的工程技术人员的同时,合格的项目经理等企业经营管理方面的人员较为缺少。特别是目前对我国来说,建筑业是一支劳动密集型的行业,一线的操作工人技能水平较低,特别是农民工的素质急待提高,这已成为工程质量上不去的一个主要因素,因为建筑工程的现场施工任务主要由农工承担,其中相当一部分人是刚刚放下锄头就上了工地的农民,文化程度很低,并且其中的大部分人员未经任何培训。这不仅影响到工程质量,而且容易出现安全事故2.3施工管理的相关对策2.3.1改革管理模式管理模式是主要由三种管理要素构成的,分别为管理观念、管理技术和管理体制组成。改革建筑企业的管理模式就是要改革建筑企业的这三种管理要素。(1)、管理观念的改革,我国已经建立了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体制。市场体制下的企业经营及管理观念与传统以往的体制不同,以往是企业是以完成上级下达的计划任务,追求产值为目标,以行政指令管理为特点:而现在是利润观念,企业的经营管理以追求盈利为目标,以科学决策管理、追求创新求发展为特点。经营观念对一个企业的生存发展至关重要,只有经营观念转变过来,适应新的经济形式的要求,企业才能够不断发展壮大。(2)、管理体制的改革,建立具有弹性生产力、刚性产业结构和贴近市场等特点和科学合理的组织体系,使我国建筑业的生产力组织方式符合其自身的活动抑律。具体包括:总承包人的施工管理与作业职能分离,用工制度弹性性:总公司可以跨地区经营并-3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