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第二师范学院成人高等教育毕业论文选题申报表专业、班级:2020级汉语言文学层次、形式:专升本,函授学生姓名:李铝学号:205225050008电话号码:13719273617电子邮箱:课题名称《茶馆》的语言艺术选题说明(研究的目的、意义、与课题相关的国内外研究现状):研究目的:《茶馆》这部话剧作品通过写各阶层不同境遇中的市民生活变迁,向我们展示出一幅幅磅宏大的社会图景,生动地阐述了旧中国的必然毁灭和新中国的即将诞生。老舍用他独特的语言风格将市民的心理挣扎以及人物个性刻画得入木三分。本文通过对话剧《茶馆》中的语言进行分析,基于语言的特性,研究作品中语言的特征以及作用效果,加深对语言的把握程度,提高对作品的理解。研究意义:在研究过程中,根据语言的特点,把握话剧语言的主要特征,通过对话剧中语言的分析和对于语言特点的把握,同时针对话剧《茶馆》进行语言的分析,了解《茶馆》中的性格化语言、动作化语言、口语化语言、民族色彩,进而把握语言的特点,从而进一步探寻老舍戏剧语言的独特魅力,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何文娟(2012)基于言语行为理论研究了老舍《茶馆》语言的反讽性,学者分析了《茶馆》的宏观反讽言语行为和微观反讽言语行为,老舍把反讽艺术成功地运用到《茶馆》中,根据言语行为理论,《茶馆》中的语料可以分为宏观反讽言语行为和微观反讽言语行为。通过各式各样的对话来揭露人物之间的矛盾,进而突显人物的不同性格特征,最终从侧面来揭示作品的主题。学者的研究为《茶馆》的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切入点。孟姣(2014)认为,老舍的《茶馆》是京韵语言运用的表现,急于作品,能够看到中国话剧民族化问题。语言大师老舍是开启京韵话剧的代表人物,对话剧语言的改良是整个话剧民族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老舍话剧对当代京味艺术的持续影响,不仅显示了老舍创作的价值和意义,更表明了京韵艺术在当今与未来的新的发展空间与广阔前景,另外,学者从老舍《茶馆》中京韵语言的运用研究了中国话剧的民族化问题。李树梅(2016)认为老舍是出色语言大师,其作品语言带有浓重的地方,民族时代色彩,语言富有性格化,《茶馆》以反映社会历史深广,人物形象多样,地方色彩浓郁,语言技巧精湛而享誉于世,《茶馆》在语言的运用上充分体现出作家的语言功力,剧中的人物常常只是三言两语,很少长篇大论,但就是这三言两语,便能写出一个人物的性格特征,勾勒出一幅生动的人物肖像,大量运用修辞语言点缀使文章能生动形象的表现出人物的语言,性格文中还运用悲喜柔合的幽默语。邱梅(2017)认为,老舍凭借其深厚的语言艺术功力,运用个性化与动态化相结合的人物话语,以及简洁含蓄的遣词艺术在《茶馆》中塑造了一批性格鲜活的人物形象,展示了一幅政权更迭的社会图景,饱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张楚晨(2017)认为老舍对语言的应用已达到炉火纯青的境界,他有着很高的语言艺术内涵,学者以《茶馆》为例,对作品的语言艺术主要特点进行了一定的解读。黄景辉(2019)认为《茶馆》很好的结合了曲艺和戏曲的特色,比较全面的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历史背景,人物形象和地方色彩。作品的主要创作风格主要借助于语言进行表现。《茶馆》的作品时代色彩和地方文化特色比较突出,语言表达有属于他的个性和想法。在《茶馆》中,老舍的语言功底酣畅淋漓的展现了出来,在追求现实主义的基础上,又保证了生活中的真实情感色彩。老舍先生就能够保证通过三言两语就能简明扼要地表达出剧中,某个人物的形象和特点,把人物的存在感充分的展现出来。李欣(2018)认为《茶馆》这部话剧以北京的一家普通大茶馆为故事背景,结合社会各个阶层的市民来反应清末,民初,抗战胜利以后这三个不同时期之间的生活状态。在半封建半殖民地的近代中国,这三个时代都是历史发展的转折关头。通过写各阶层不同境遇中的市民生活变迁,作品向我们展示出来的是幅幅磅礴宏大的社会图景,老舍用他独特的语言风格将市民的心理挣扎以及人物个性刻画得入木三分。陈凤祥(2020)认为《茶馆》是话剧艺术的经典之作,老舍先生将人物展览式结构应用过来,通过一系列代表性人物群像的生动塑造,学者对于作品所运用的语言艺术与整体结构特征进行了研究。2课题主要内容(三级大纲):1.引言2.浅谈《茶馆》语言2.1语言的概念及其特点2.1.1民族性2.1.2交际性2.2《茶馆》语言及其特点2.2.1《茶馆》人物形象2.2.2《茶馆》幽默化语言2.2.3《茶馆》性格化语言2.2.4《茶馆》动作化语言2.2.5《茶馆》口语化语言2.2.6《茶馆》语言中的民族色彩三、结论参考文献致谢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