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虫蚀鼠咬、氧化酸化等原因出现纸张变黄变色、易脆易碎甚至一触即破等破损问题,虽然2003年迁入新图书馆后资源存储条件得以改善,但由于民国文献本身的纸质较差、保护意识淡漠、修复技术落后等原因,破损现象依然缓慢继续,民国文献遭遇严重的保护危机。2广西大学图书馆建设民国特色文献馆藏资源库的积极意义民国文献保护途径主要有二:一是原生性保护,如优化资源存储环境、对文献进行脱酸修复等物理措施,其效果不错但成本昂贵,很多高校图书馆在人力、物力、财力上无法承受:二是再生性保护,如对文献进行影印、微缩处理、或转换为数字资源,其效果不错且成本低廉,并且与当下的数字化时代潮流趋势相一致,成为目前众多高校图书馆采用的主要措施。基本以上分析,笔者认为,广西大学图书馆建设民国特色文献馆藏资源库具备以下积极意义:2.1避免文献原本再次磨损,实现文献的有效保护基于馆内民国文献多数存在发霉掉渣、断页脱页等破损现象,如果翻阅、复印频率较高会进一步加快文献的损毁,所以减少翻阅、复印次数是延长文献保存时间的最直接有效的手段。因此利用数字化技术对民国文献进行数字化加工,逐步建设完整的民国特色文献馆藏资源库,主要用数字资源取代纸质资源的使用,重点建设特色数据库,用户无需查阅文献原本就能够在数据库中获取到有效信息,如有需要还可以在允许条件下直接进行下载打印,民国文献原本全部存放在存储条件较好的民国文献专题书库之中不再随意动用,自然能够在最大程度上避免文献原本的再次磨损,实现对文献的有效保护。22提供高效便捷检索途径,方便用户的查阅使用建设民国特色文献馆藏资源库,强调民国文献的数字化,用户能够不受文献原本限制实现多人同时查询,同时查询时间不再局限于时间和空间,可以实现24小时不间断远程服务,用户能够通过检索题名、著者等多种途径,快速方便地查询到自己所需信息。与之前的人工翻阅查询相比较,用户查找民国文献变得非常轻松、便捷。尤其是许多之前不允许借阅的民国文献原本,将其制作成为数字化文献后,已向用户开放,用户能够通过查询数据库获取相应信息。2.3丰富充实数字资源信息,实现文献资源的共享建设民国特色文献馆藏资源库,实现民国文献的数字化,能够丰富充实图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