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戏剧促进5岁幼儿共情能力发展的实践研究目录内容摘要和关键词…一、前言….........(一)选题缘由…(二)文献综述……2(三)概念界定……21、戏刷教育…2、共情能力……3(四)研究意义……3二、开展教育戏剧促进幼儿共情能力发展的作用…4(一)戏刷与共情对幼儿的发展促进作用………41.开阔幼儿眼界,促进幼儿养成主动求知、探索的良好习惯……42.发展想象力、创造力…3.帮助幼儿建立自信…………4(二)戏剧教育对幼儿共情能力发展重要性·…51.培养合作能力…………………52.培养同理心、促进交往能力………53.引导幼儿明辨是非、趋善避恶、见贤思齐……54.发展语言………65.帮助肢体发展………66.发挥、调动幼儿的艺术天分和才干,培养幼儿的审美能力…*…67.释放、纾解不良情绪,愉悦身心……6三、研究设计………6(一)前期准备……61.研究资料的收集……*…62.研究资料的分析………6(二)研究对象与方法…7(三)行动方案构思…1.活动目标…72.内容的选择…3.组织形式……7四、教育戏剧促进幼儿共情能力发展的行动历程……8(一)第一次行动:表演《寄小猫》戏刷…8(二)第二次行动:在音乐中模仿动物动作…0…9(三)第三次行动:动作传真机的游戏活动…11五、反思与建议……12(一)教育戏剧活动主题要与幼儿园整体活动相一致……12(二)丰富幼儿戏剧活动的组织形式……12(三)强化教育戏剧活动的共情互动性……13六、总结……14参考文献………15Abstract………………………Key words……16II教育戏剧促进5岁幼儿共情能力发展的实践研究【内容摘要】在当今提倡素质教育的背景下,教育戏剧融合了美术、音乐、文学、舞蹈等多种艺术形式,其独特的教育价值,不断被大众接受与认可,近年来在教育界掀起了一股浪潮,成为学前教育研究领域的新内容,提供了新的目标与方向。因为戏剧教育为教育幼儿成长提供了有利的虚拟环境,有效替代所以现实生活中教育幼儿不能提供的场景,所以幼儿教育的作用是促进幼儿健康成长、进步,可改善认知、情感和意识形态教育戏剧。本文选取3个活动对M幼儿园5-6岁的大班幼儿作为研究对象进行活动研究,采用“计划一行动一一反思一一调整”的行动研究范式,在活动过程中对每个环节进行反思,在批判性反思中不断完与总结戏剧教学策略所出现的教学问题,以提升幼儿在创造性思维方面发展的能力。在以上三次活动实践,研究分析了活动数据与讨论观察记录,归纳了通过戏剧教学策路的实施,能够促进幼儿在创造性思维的流畅性、变通性、创性与精进性等四个维度上的发展。最后,针对本次行动研究进行反思,对教师与幼儿园在戏剧教学方面提出可行性的建议。【关键词】戏剧教育:共情能力:情感;幼儿一、前言(一)选题缘由共情能力是幼儿情感素养培养的重要内容,以教育戏剧为切入点,能够引导个体对他人情感产生共鸣,增强理解力。以共情为培养方式,有利于培养幼儿的良好品德,增强幼儿对社会的认可度,同时也能够提高交际沟通能力。当前我国学者对于幼儿共情进行深入探究,其内容主要涉及到三部分:第一部分、共情的概述。我国学者在研究共情时,对定义尚未达成一致意见,认知存在差异性:第二部分、幼儿共情的影响因素。该部分主要涉及到六个方面,表现为年龄与性别、情绪情感、亲子关系、认知能力、人际交往、教育训练;第三部分、幼儿社会性发展的影响。该部分主要是表现为四个方面,即促进亲社会行为、抑制攻击性行为、影响幼儿道德发展、提高幼儿情绪调节能力。基于当前我国学者的研究成果,推动幼儿共情研究朝着深层次发展,也能够为后文的研究内容提供理论支撑。(二)文献综述著名戏剧教育学者罗伯·兰迪说:“在人类历史发展的过程中,戏剧是一种自然的学第1页共16页习方法。它所组成的要素,如:模仿、想象、扮演、分析与解释等,都是在学习语言、动作,是社会行为中最有介值的素材。”’由此可见,戏剧对于个人的情感认知具有教育意义:学习者在虚以的戏剧情节之中,恍若处于当时的情境中,身临其境地感受其“假扮”人物的喜怒哀乐。儿童,作为参与戏剧教育的特殊学习者,因其纯真、自然的本性,在表演中往往自然、不掩饰地展现其个人喜恶等情感,跟随其表演人物喜怒而喜怒,悲伤而悲伤,从而培养起幼儿一定的情绪表达能力。幼儿情绪能力是指幼儿辨识、理解自己与他人情绪,并在此基础上调节、控制和适当表达自身情绪的能力,主要由情绪识别与表达、情绪理解和情绪调节三个维度构成。幼儿的情绪能力作为其心理素质的主要组成部分,对幼儿良好心理品质的形成乃至幼儿一生的发展都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戏剧(Drama),源于希腊文“drainein”,即“去做”的意思。在《现代汉语词典》中将其定义为中“通过演员表演故事来反映社会生活中的各种冲突的艺术以表演艺术为中心,集文学、音乐、舞蹈等艺术为一身的综合艺术形式。传统的戏剧教育是戏剧专业人才教育,常以获得戏剧经验、掌握戏剧技能为宗旨。区别于传统戏剧与传统戏剧教育的“教育戏剧”(Drama in Education),起源于l8世纪的法国,它将戏剧与剧场的技巧运用于教学之中,也称为应用戏剧教学法。它通过戏剧的形式来传递教育内容,从事课程教学与主题教育,“寓教于情”“寓教于乐”,具有情境性、情节性、游戏性、娱乐性以及团体性等特点,目的是让参与者在生动的戏剧情境活动中获得启迪,受到教育。教育戏剧的应用范围相当广泛,近年来在国外非常流行。但在国内,教育戏剧尚未得到应有的重视,普及面还十分有限,尤其在幼儿教育领域,未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目前,与幼儿有关的戏剧活动,根据台湾学者林玫君的吩方式,可以分为三类:幼儿自发性戏剧游戏、以戏剧形式为主的即兴创作以及以剧场形式为主的表演活动。其中“幼儿自发性戏剧游戏”即我们平日里所熟悉的戏剧游戏、社会戏剧游戏、象征性游戏、假装游戏、想象游戏、角鱼扮演、主题游戏或幻想游戏等等游戏的本质在于通过孩子自发而热列的参与、主动的建构所带来一些正面的情感作用。(三)概念界定1.戏剧教育戏剧教育,以戏剧元素作为教育的开展方式,引导学习对象进入到戏剧场景中,实现学习目标的。从上述定义中可以看出,戏剧教育的核心主体为学习对象,学习对象必须要积极参与到戏剧场景中,实现知识内容的吸收,也能够增强思维能力,提高自我的知识水平。戏剧教育的形式大概有儿童戏场剧、为年轻观众制作的戏剧、参与戏剧、教育戏剧作第2页共16页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