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页 / 共64页

第2页 / 共64页

第3页 / 共64页

第4页 / 共64页

第5页 / 共64页

第6页 / 共64页

第7页 / 共64页

第8页 / 共64页
试读已结束,还剩56页,您可下载完整版后进行离线阅读
生产建设项目弃土堆置体下垫面概化与水土流失特征研究此内容为付费资源,请付费后查看
黄金会员免费钻石会员免费
付费资源
© 版权声明
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允许请勿转载。
THE END
江西红壤丘陵区的弃土堆置体六大研究区弃土堆置体坡面D<0.2mm的细粒土含量极少且均未超过3%:六大研究区弃土堆置体坡面只有D>10mm的块石和土壤结构体重力分选作用明显,小粒石与固结土块、粗粒土、中粒土、细粒土在不同坡位的含量数据变化较小且无明显规律:因此在室内进行下垫面仿真模拟设计时,对D<10mm的坡面组成物质可不考虑坡面位置的差异性。(3)结合室内试验运用经典统计学有关原理对弃土堆置体的坡形因子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东北平原区、黄淮海平原区、关中平原区、秦巴山区、江西红壤丘陵区、贵州土石山区弃土堆置体坡度多集中在2635°之间,贡献率分别为61.4%、88.2%、90.2%、88.8%、70.8%、75.4%。东北平原区、黄准海平原区、关中平原区、秦巴山区、江西红壤丘陵区弃土堆置体坡长多集中在2~8m之间,贡献率分别为82.5%、90%、100.0%、79.4%、70.5%:贵州土石山区坡长大于5m的弃土堆置体贡献率达80%。因此,在室内进行下垫面仿真模拟设计时应根据研究区差异重点对上述坡度坡长范围进行试验测试。(4)采用室内模拟降雨方法对不同类型弃土堆置体进行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各类型弃土堆置体的入渗率、径流含沙量随降雨时间波动式减小,径流率随降雨时间波动式增大,侵蚀速率随降雨时间呈平缓型、多峰型2种变化趋势。产流时间与降雨强度呈负幂函数关系,平均入渗率、平均径流率、平均侵蚀速率与降雨强度呈线型关系,平均径流含沙量与降雨强度呈指数函数关系,总产沙量与总径流量呈线型关系。坡顶平台有车辆碾压的倾倒堆置表现出异于其它堆置类型的径流产沙特征,该堆置类型在全部设计降雨强度条件下产流时间最短、平均入渗率最低:当降雨强度从1.5mm/min提高到2.0mm/min时,总产沙量增大2.58倍,在降雨强度为2.0、2.5mm/min情况下,平均径流含沙量、平均侵蚀速率均明显大于其它堆置类型且差异达到显著水平(P<0.05)。因此在工程实际中,对该堆置类型应当采取相应的水土保持措施减少水土流失危害:在试验研究中应区别于其它堆置类型进行分析探讨。关键词:生产建设项目:弃土堆置体:下垫面:概化;径流:侵蚀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