菊花的组织培养与快繁技术

第1页 / 共15页

第2页 / 共15页

第3页 / 共15页

第4页 / 共15页

第5页 / 共15页

第6页 / 共15页

第7页 / 共15页

第8页 / 共15页
试读已结束,还剩7页,您可下载完整版后进行离线阅读
菊花的组织培养与快繁技术-知知文库网
菊花的组织培养与快繁技术
此内容为付费资源,请付费后查看
1020
立即购买
您当前未登录!建议登陆后购买,可保存购买订单
付费资源
© 版权声明
THE END
菊花的组织培养与快繁技术目录摘要:1关键词:。11菊花繁育现状12材料与方法..22.1材料..22.2方法..22.2.1愈伤组织诱导培养32.2.1丛生芽诱导培养32.2.2炼苗与移栽...33生理指标测定.·43.1结果观察与统计方法43.2数据分析.....44结果与分析..44.1不同培养基配方对茎段培养的影响4.2不同培养基配方对叶片愈伤组织诱导的影响…54.3丛生芽的诱导.....64.4不定芽生根培养4.5试管苗的移栽....75小结........76讨论....7参考文献.9致谢.11菊花的组织培养与快繁技术摘要:以菊花品种唐宇金秋幼嫩叶片为外植体,S为基本培养基,研究了不同质量浓度生长调节物质组合(6-BA,NAA)对其愈伤组织诱导分化的影响。结果表明:唐宇金秋叶片诱导愈伤组织的适宜培养基为MS+6-BA2.0mg/L+NAA0.2mg/L:诱导丛生芽的适宜培养基为MS+6-BA3.0g/L+NAA0.1mg/L:生根培养基为1/2S+NAA0.1mg/L:然后移栽到草炭:珍珠岩:蛭石(W:V:V=1:1:1)混合基质中进行培养,成活率为94%。关键词:菊花:组织培养:快速繁殖菊花(Chrysanthemum morifolium)为菊科菊属多年生宿根草本植物,我国的传统名花,是世界四大切花之一,一种被广泛栽培的重要花卉。菊花目前主要用于园林的绿化和观赏,制作花束、花环、观赏盆花、秋季花坛、花台、盆花群等,受人们喜爱。唐宇金秋为秋菊早花品种,花属平瓣类,黄色,自然花期为10月中下旬至11月中下旬。唐宇金秋在切花生产及园林绿化中已有较大规模的应用。1菊花繁育现状近年来,着单头切花菊优良品种的引进和需求量的不断增加,科植物传统的繁育方式有种子繁殖和杆插繁殖,远满足不了生产上对优质种苗的需要。目前许多优良品种的单头切花菊品种都是通过杂交育种选育而成的,这种方法繁殖的数量有限,难使种苗达到整齐致,有的还会产生退化,不利于于进行大批量、标准化的工厂化育苗,菊花传统的繁殖方法主要是扦插和嫁接,也存在很多缺点:需较多母株材料、植株病毒逐代积累加重、品质退化、繁殖速度不快、易受季节变化和外界环境条件的影响、病虫害发生频率高等,为解这些问题,前最有效的技术措施之一是菊花的组织培养快繁技术,组培快繁可以用茎尖或带芽的茎段或叶片为外植体,通过诱导不定芽或丛生芽,产生基因型整齐一致的后代,保持原品种的优良特性,有利于优良品种的大面积推广,茎尖分生组织培养还能有效脱除病毒,止优良品种的退化,组培快繁具有快速、高效、不受气候和季节的限制等优点,广泛应用于切花菊的种苗繁育中。肖秀丽引进的单头切花菊品种“神马”和“秀芳”的带芽茎段为外植体,建立了组培快繁体系,选出最适的外植体消毒剂种类、浓度和消毒时间、初代培养、继代增殖和生根培养的最适培养基配方和最适的培养条件以及炼苗移栽的关键技术:张媛等杭白菊子叶和下胚轴为外植体,建立了组培快繁体系:崔新利等建立了地被菊品种'雨花就章'的再生体系等。我国的菊花组织培养技术研究始于20世纪80年代,至目前的研究有关菊花茎尖组织培养技术的研究报道较少,且这报道的研究内容简单,主要涉及激素与菊花增殖量、生根量的关系,是几乎没有涉及种苗综合素质。因此,立完善的菊花茎尖组织培养快繁技术体系,菊花脱毒复壮、工厂化快繁育苗、种质资源保存等,进而更好地促进菊花的生产发展,有重要意义。2材料与方法2.1材料以菊花唐宇金秋茎尖为材料,研究6BA,NAA等2种主要因素对菊花茎尖组织培养快繁的影响,析培养基与种苗综合素质的关系并据此筛选出适合的培养基,在建立一套完善的且能育出优良综合素质种苗的盆栽菊花茎尖组织培养快繁技术体系,菊花脱毒复壮、工厂化快繁育苗、种质资源保存等提供重要的技术支撑。2.2方法唐宇金秋菊花嫩茎去叶片,成1-1.5cm左右的顶芽和带腋芽茎段放入烧杯中,用洗衣粉溶液清洗茎段表面污物,流水冲洗90mi,用蒸溜水冲洗2次:将顶芽和带賊芽茎段转移到消毒过的H角瓶中,到超净工作台上,入75%酒精,泡30s并不断揽动,去75%酒精,入无菌水冲洗1次,入0.1%升汞(HgC1)进行消毒,置5个不同时间(2min、3min、4min、5min和6min)的消毒处理,后用无菌水冲洗5次。从三角瓶中取出消毒过的茎段,在无菌滤纸上吸干酒精,掉切口,顶芽和带敝芽茎段接种于附加6-BA1.Omg/L、NAA0.1mg/L、30g/L藤糖和7g/L琼脂的MS培养基上,养基的PH为5.8-6.0,养条件:温度25±2°C,照强度2000一3000Lux,照时间12h/d:每瓶接种4个外植体,茎段每个处理接种18瓶,接种后20天后统计污染率和成活率。选择6-7cm高的无菌苗,取苗的叶片,除叶缘和叶柄,成0.5×0.5cm2叶盘,背朝下接种至MS+6-BA1.Omg/L+NAA0.1mg/L培养基中,培养条件均同茎段相同:每个处理接12瓶,每瓶接4个叶盘,每3-5d观察一次,统计增殖愈伤组织形成、出芽率。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点赞0 分享
评论 抢沙发
头像
欢迎您留下宝贵的见解!
提交
头像

昵称

取消
昵称表情代码图片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