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聚落是人类生活的场所,乡村聚落是乡村地区人类各种形式的居住场所,乡村聚落的空间平面形态是乡村聚落形态研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可以反映聚落的结构性和秩序性。论文对乡村聚落空间平面形态的量化方法展开探索,旨在对聚落的营建过程中表现出的聚落空间形态的特点,提供可量化的指标方案,为我国传统乡村聚落有机更新提供有效的符合乡村可持续发展的理论与技术手段。乡村聚落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民居建筑单体的聚集,其聚集方式及建筑物的朝向构建了聚落的整体形态并界定了聚落内外之间的关系。然而,在乡村聚落的研究中,传统的定性研究方法较为常见,对聚落进行定量分析的研究较少,导致我们缺乏对乡村聚落空间平面形态的科学理解和量化评价方法。因此,本文通过以张家口张北县的15个村庄边界形态指数及离散度的相关数据为基础,从行业专业的角度进行解读、计算、统计、分析,提炼出一套适用于乡村聚落边界形态类型的量化指数,旨在对乡村聚落边界形态进行界定。研究发现,冀西北地区的乡村聚落空间平面形态多以带状分布为主,长宽比接近1:1,且指状特征明显。其次,本研究还发现乡村聚落平面形态除了与受到内部结构的影响,与外界环境因素也有强烈关联。启示我们在今后的乡村规划工作中,我们需要避免只依靠传统设计思路及人为的主观影向指导判断,而是要借助参数化工具给予度量,以期望在抽象的规划指标之外,提供更为精确的数据储备对聚落平面形态赋予理论支撑。本文结尾部分对所用的研究方法做了部分评述,除了考虑到的在研究方法上所需要的推进之外,也对研究过程中的不足进行了补充说明,并提出可以向聚落中心性的有无和建筑及空间三维高度的方向上进行研究,以便于更好地理解聚落形态。论文最后给出了关于中国传统民居保护与发展问题的一些思考:要加强规划指导,重视调查、评估工作,定性、定量的研究方法相结合开展设计工作。希望通过本论文的论述,为我国冀西北地区传统村落的保护与发展提供一个参考意见。关键词:冀西北:乡村聚落:总平面图:边界形态:量化分析目录摘要。1一、绪论.1.1背景1.2研究目的和意义EE EEE EEE EEEEEEEE41.2.1研究目的1.2.2研究意义.51.3相关研究综述.51.3.1国内研究现状.51.3.2国外研究现状1.4研究范围和内容.61.4.1研究范围的界定.....61.4.2研究内容.61.5研究方法......71.6研究框架.….8二、研究的理论基础.…82.1概念.82.1.1乡村聚落.82.1.2村庄的空间形态.82.2量化分析方法.…….92.2.1量化方法..92.2.2量化思路.…。.9三、现状特征研究.103.1乡村聚落空间的组成及特点点。。…:02.1.1聚落的空间组成.103.1.2聚落空间形态及其特点.…13.2基于聚落长短之比的聚落边界形态..113.3基于聚落外边界闭合图形的聚落形态分析.…173.4计算边界指数并进行加权统计…183.5聚落边界闭合图形的边界长度比分析..21四、数据及解析.…23五、方法评述及综合分析.....245.1方法评述245.2综合分析25六、总结与展望26参考文献27致谢..27一、绪论1.1背景为了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2022年6月,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决定,国标委及时修订2015版标准,对有关内容进行了拓展,对创建美丽宜居乡村进行顶层设计、明确定位、提供指引。反映出国家对乡村居民的高度重视,在中国乡村聚落的发展历程中,这是一个重要的探索,更是时代背景的必然选择。万里潇湘,江山丽丽,聚落为地球上人类活动之核心,这里既有人的栖居,也有生命的存在、休息及从事各项社会活动之处,它还是人们从事劳动和生产的地方,其中既有乡村的,也有城市的,都是人类聚居的地方。随着我国工业化进程加快,城乡二元结构逐步消失,城乡差别越来越小,但同时,由于人口迁移,产业转移及城镇化发展,导致许多传统村落消亡或逐渐向城镇集中,形成新的区域一一乡村聚落。本文所研究的乡村聚落是指农村人口聚居、主要从事农业生产的村落地域空间。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城乡经济一体化进程加快,城乡二元结构逐步消失,城镇数量迅速增加,城镇人口占总人口比重越来越大,从而引起城乡空间结构发生变化。城市化对乡村聚落空间影响较大,更是城市化进程中各种因素对村落地域空间影向的过程,在城市化的大环境下,乡村聚落空间经历了一个逾越的发展史,主动型演变过程,如集聚扩展式,无序膨胀式,亦有为城市所环绕的现象,撒并后的消极改造现象等。从城乡二元结构向城乡一体化转变,这使得乡村聚落间形成了相互依存,相互制约又彼此依存的共生关系。也有与城市空间相分离的城市消极性开发,这是显而易见的,在相同发展背景下或者外力作用下,受乡村聚落间资源条件和区位优势影响,经济发展水平,社会环境诸条件差异,特别是,它和城市之间存在着区位关系,经济和社会发展条件也存在着差异性,在不同乡村聚落中的作用也不一样,并使之在空间上出现不同演变特征。因此,对乡村聚落进行研究在城市化过程中是一个不容忽视的方面,同时,这是实现乡村振兴和共同富裕绕不过去的一条路,在上述问题日益突出的今天,乡村聚落空间未来的发展,也引起了国家及社会各界学者们的普遍关注。在这一城乡之间社会问题大环境中,本论文从冀西北地区一些村落的聚落空间入手,进行研究,通过对此区域聚落空间平面形态的分析和讨论,以期对未来乡村聚落建设奠定一定的理论基础。1.2研究目的和意义1.2.1研究目的冀西北地区是我国华北经济区最为落后的农村地区之一,近年来随着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加速,该地区的人居环境得到了一定的提升,基于“乡村聚落”视角对该地区人居环境人居环境的现状进行实证分析。我们可以看到,冀西北地区具有良好的居住条件和生态环境,村落数量众多,实现了一定程度的人口集聚效应。然而,在这一过程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例如,农村居民的生活条件远远落后于城市居民,基础设施建设相对薄弱,公共服务水平不尽如人意,人们的生活质量得不到保障。此外,城市化进程的推进也使得农村土地资源的快速开发加速,导致生态环境的破坏和农村文化的丧失,这些问题都制约了冀西北地区的可持续发展。而在加强村镇建设管理方面,首先需要加强对乡村聚落的规划和设计。应该在规划设计阶段,注重对传统文化和历史遗产的保护和利用。其次,还需要注重科技创新,引入新的科技手段,如智能化、自动化、数字化等,提高村庄的建设水平和品质,实现可持续发展。第三,应该对冀西北地区乡村聚落的空间平面形态特征进行深入分析。这是了解乡村聚落的空间演变发展规律的基础,也是制定科学的规划和设计方案的重要依据。第四,通过量化分析乡村聚落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