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谈在高中生物教学中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

第1页 / 共8页

第2页 / 共8页

第3页 / 共8页

第4页 / 共8页

第5页 / 共8页

第6页 / 共8页

第7页 / 共8页

第8页 / 共8页
已完成全部阅读,共8
例谈在高中生物教学中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知知文库网
例谈在高中生物教学中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
此内容为付费资源,请付费后查看
10
限时特惠
20
立即购买
您当前未登录!建议登陆后购买,可保存购买订单
付费资源
© 版权声明
THE END
如自然资源保护、野生动物保护、能源、原料等问题:日本从上世纪八十年代起,就开始在小学的自然、历史、地理、卫生保健课中渗透环保教育:新加坡在中学的公民学、美学、卫生学等课程中渗透环保教育,环保科学知识的渗透会随着学生所在的年级越高,就越为突出。近年来,环境形势复杂严峻,环境污染日益突出,空气污染不断加剧,空气质量整体严重下降,生态问题层出不穷,生态环境破坏严重。环保教育因这个阶段的生态环境恶化而显得更加迫切。本着对国家、民族、子孙后代高度负责的态度,教育部于2003年须布《中小学环境教育实施指南(试行)》,将中小学环保教育的总目标确定为“引导叙述关注家庭、社区、国家和全球面临的环境问题,正确认识个人、社会和自然之间的关系,并形成所需要的知识与技能,养成有益于环境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学”,出版了第一批中小学系列教材。全国环保大会多次强调保护环境关系到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和长远发展,必须为人民提供水清天蓝地干净的宜居安康的生存环境。目前,全国各中小学都在大力推行环境保护教育,而与之相关的生物等学科的教材发展速度较缓慢。不过,在教学方法上,我国开发了适合环保教育的教学方法,比如实验法、参观法等,但在教学方法上占主导地位的依旧是传统的课堂讲授法,换句话说就是,教师在对学生的教学过程中,新教学方法的运用比较少。这样单一的教学方式,严重阻碍了教师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的步伐。我国教育的特征是注重对学生进行知识的传授而轻视了学生在接受新识中的实践参与,这样的弊端,在环保教育的渗透上也不可避免地存在着。即,教学过程中,教师很少发掘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活动,因此,这样的授课,难以适应如今形势下,国家推行的可持续发展的需要。据调查显示,我国中小学生在环境保护知识水平和环保行为之间有较大的出入,即理论知识丰富但实践行为贫瘠。这就是说,学生对环保知识理论上掌握得很好,但落实到具体的环保行为却不是很理想。通过向日本教育中的环保教育的学习,我们不难发现,实践对学生环保意识的建立和形成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2]。正如卢卡斯模式的“在环境中的教育”一样,环境教育的实践才是环保教育的最终目标。教师在环保教育的渗透方面,要做的除了让人们在意识上知道什么是环境保护这个概念之外,更重要的是,让每个人都了解环境保护的意义,并且为环境保护贡献自己的力量。因此,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多了解环保组织,积极参加关于环境保护的社团活动,从实践中培养环境保护的意识。2在我国社会培养高中生环保意识的意义目前,我国所处的时期是工业化和城镇化飞速发展的时期,因为发展离不开自然资源,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点赞12 分享
评论 抢沙发
头像
欢迎您留下宝贵的见解!
提交
头像

昵称

取消
昵称表情代码图片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