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无线网状网的变电站视频监控系统的设计与实现开题报告

第1页 / 共5页

第2页 / 共5页

第3页 / 共5页

第4页 / 共5页

第5页 / 共5页
已完成全部阅读,共5
基于无线网状网的变电站视频监控系统的设计与实现开题报告-知知文库网
基于无线网状网的变电站视频监控系统的设计与实现开题报告
此内容为付费资源,请付费后查看
10
限时特惠
20
立即购买
您当前未登录!建议登陆后购买,可保存购买订单
付费资源
© 版权声明
THE END
行了变电站采样值传输互操作试验,以及变电站一二次设备的视频监控实验,并将互感设备与视频触摸充分结合,实现了跳闸和采样值互操作性试验,试验都很成功。②国内现状我国的电力行业应用计算机监控开始于上世纪70年代中期,在1975年上海南市电厂12MW燃油机组实现了闭环的直接数字控制试验,同年对北京高井电厂100MW燃煤机组也进行了同样的试验,为我国发电厂变电所实现计算机监控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到目前为止,我国新建的大型发电厂变电所都装设了计算机监控系统,并己对部分老厂、站进行了改造,基本实现了计算机监视功能,计算机控制功能在一些发电厂变电所中也己开始应用。2009年,随着国家电网公司“坚强智能电网”的提出,我国对智能化电网的应用进入了实质性阶段,我国的智能电网在“十一五”就己经起步,如今己经作为国家“十二五”期间的重点工作在大力推广与实施,随之而来的整个电网系统的智能化运行也被提上了日程,有关变电站监控的研究也朝着自动化、智能化的方向发展。2009年,国内学者张靖阳等人综合国外有关变电站监控经验的基础上,对变电站智能监控系统的建设进行了初探,指出智能变电站分为设备层、系统层,设备层主要由高压设备、智能组件和智能设备构成,实现EC61850中所提及的变电站测量、控制、保护、检测、计量等过程层和间隔层的功能:系统层相当于变电站的站控层,实现信总共享、设备状态可视化、智能告警、分析决策等高级智能应用,包含智能变电站系统级的先进功能。2009年7月,我国金华500千伏芝堰数字化变电站正式投入运行,成为了当时国内智能化技术应用程度最深、实施范围最广、保护数字化程度最高的500千伏变电站。该站诸多技术为国内首次应用,如首次采用智能终端并就地安装以大大节省控制及信号电缆,首次在全站500千伏、220千伏继电保护上采用G00SE技术传输保护信号:首次实现了全国以无线网为基础的数据传输及整站监控。2010年12月,国内率先实现物联网技术与高压强电控制技术全面融合的国家电网首座220千伏新建智能变电站一一无锡西泾变电站竣工投运,“无人值守”智能变电站正式步入实用阶段。据称耗资2亿元打造的无锡智能变电站备受媒体关注,无锡供电公司在新闻发布会上宣称,西泾变电站利用物联网技术,建立传感测控网络,布设了水浸、烟感、温湿感等传感器385个,配置了55个高清摄像头和2台红外热成像仪及声光报警等设施,将传统意义上的变电设备“活化”,实现自我感知、判别和决策,从而实现变电站的自动控制随着智能化应用的不断深入,几年来,在我国,一系列新技术新设备得到了创新尝试,如220千伏堰万线采用了国际最先进的光学电子式互感器,取代了原有的电磁式互感器,从根本上解决了电磁式互感器在电流、电压信号传输和处理过程中所产生的附加误差:主变实现了变压器油色谱、特高频局放、铁心电流等在线监测,35千伏智能混合式HGS开关投入使用:三个试点间隔应用了智能组件,将原先小室内保护测控设备集中到户外,实现了保护测控就地安装:试点间隔断路器在线监测装置投运,开关分合闸动作电流、时间、速度及$F6微水、温度、湿度等参数实现了在线监测:低功耗电池供电的氧化锌避雷器远程在线监测装置投入运用。综上所述,目前在变电站自动控制和监测领域中,无论国内还是国外的技术及应用己经非常先进。智能化电气设备的发展,特别是智能开关,光电式互感器等电机一体化的出现,让变电所智能化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但是,国内外的监控大多数是鉴于系统设备运行状态的控制,对于变电站场所及环境监控,以及主要设备的意外状况报警还有所欠缺,在这种条件下,如何充分利用智能化实现快捷、及时的变电站视频监控正成为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点赞13 分享
评论 抢沙发
头像
欢迎您留下宝贵的见解!
提交
头像

昵称

取消
昵称表情代码图片

    暂无评论内容